
画中的九江大中路(四)
■ 孙海帆
饶国安 卢青云 国画《柴桑清趣图》(2011年)
叶小华 水彩《大中路》(2012年)
胡有源 油画《大中路亨得利钟表店》(2021年)
陈玲荣 水彩《大中路上妈妈工作过的商店》(2023年)
胡有源的大中路系列作品笔法厚重,色彩浓郁,油画与建筑肌理相得益彰。在绘画主体上,画家把作品的重点聚焦在那些西洋古典主义风格的元素上。画中,各种样式的柱、墙、窗、门头,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建筑物金碧辉煌,让大中路有了精致的模样。
从居住地来说,画家胡有源属于大中路的圈外人士。青年时期,他去大中路和长江边写生,总是在经过环湖路的时候叫上叶小华。叶小华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除了画画,吹拉弹唱样样不落。每次,胡有源在他楼下高声叫他去写生时,第一个跑下来的是住在叶小华隔壁的、现在的中国水利专家兼画家陈敏建。接着,才是放下乐器,慢腾腾下楼的叶小华。
叶小华是九江师专美术专业1981年的毕业生。1989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专业。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两幅有关大中路的水彩画。与其他画作相比,他的作品直接表现了大中路的今天。对今日的大中路,有关介绍上这样描述:“大中路步行街全长2100米,路宽10到14米,含支巷若干,与浔阳路商业街共组大中路商圈,其规模和商业人气在江西省首屈一指,与南昌中山路步行街并称为江西省两大商业步行街。历经600年的岁月洗礼,今天的大中路已成为九江的时尚地标。这条路是岁月流淌的传奇街道,自古商贾云集,千百年的商业人气和九江美女帅哥都汇聚这里,千余年的九江美食在这里汇集。它照亮九江的夜与昼,点燃整个城市的浮华,成为九江的时尚之心。”
从画面内容上来说,叶小华的大中路表现的是这个意思。但是,画家在绘画中的选择往往会暴露其内心深处的秘密。叶小华的两幅画都是逆光中的大中路,在老到的水彩画技法中,虽然在细节上再现了时尚和现代,但是强烈的光线对比、有层次的建筑轮廓、行人长长的阴影,都给人一种时光隧道入口的感受。会让人忍不住思考,它会通向何方?
画家陈玲荣是这样回忆大中路的。“同学朱煌就住在大中路和湓浦路交叉处,两边都是店铺,有卖南杂日用品的,有卖布的,尤其是以前的银楼很气派,有三到四层高,当时已是冲天的高楼了。前脸大多是哥特式风格,门窗都用精美的纹饰装饰,有的二楼临街的门都配有铁艺阳台扶手,窗户围个栏杆,摆些花草,颇有洋街的风情。这条路上有家黄利源酱菜店。有次,我和同学朱煌、肖明放学经过,闻到水酒的香气一阵阵地从店里飘出来。我们凑钱每人买了一大碗喝。喝完头晕晕的,那时候才知道水酒的后劲也这么厉害。回到屋里,大人说你怎么脸红得像猴子屁股。1978年高考前,我每天下午放学就在同学朱煌三楼的屋里摆静物石膏画,还规定每天要临摹一幅素描头像,画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街上的红男绿女们。”
因从事过新闻工作,陈玲荣的回忆喜欢图文并茂。他文中常提到的小画友朱煌由于少小离家,当年的他们趴在窗户上看街上的红男绿女时的绘画作品已经遗失了。
如今已是国内著名公共艺术家的朱煌,先后参与设计制作了上海长寿路整体道路景观改造工程、浦东世纪大道“东方之光”日晷雕塑、“世纪晨光”沙漏雕塑,五角场的“科技之门”,上海金茂大厦和新近的华为东莞松山湖总部的系列雕塑等艺术项目。创作过程中,他也许在心中浮现过往日大中路的流光溢彩。对此,谁又能说回忆不具有现代性呢?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编辑:毕典夫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