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人物|修志著书 热心公益 助力乡村 袁银初的三部曲

11月22日 09时 阅读 31429

  九江科技中专原副校长袁银初,1961年出生于都昌县苏山乡袁如岗湾村,1981年,他从都昌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都昌北炎中学、苏山中学、慈济中学,九江科技中专工作,工龄(教龄)40年,县乡、城市工作各20年。从中师学历起步,直至取得本科文凭;从中学三级教师开始,直至成为教授(三级岗)、特级教师,业余笔耕不辍,还是江西省作协会员。他的座右铭是:踏实干事、真诚待人。这么多年来,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修志著书 记录时代的发展

  伟大时代需要精彩书写,盛世修志,志载盛世。2011~2021年,袁银初先后被市教育局、省教育厅借用到志办工作,成为一名文史、志鉴的兼职编者。2012年6月,袁银初名师工作室建立。他的工作和生活由“读书、教书、编书”三构成。他编著出版个人专著4部,带领工作室成员主编(或执行主编、参编)出版著作30余部,多部志鉴及著作被国家图书馆、国家方志馆永久收藏。修志编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事。在这个物欲横流、心态浮躁年代,袁银初一直坚守着这个“苦差事”。作为一名史志人,他秉承“存史、资政、育人”宗旨,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精神,发掘乡土文化资源,传承乡愁文化,守住根脉,传承记忆。2021年退休后,他更是不辍劳作,同工作室人员一道继续编修“文史、志鉴”。

  连年来,袁银初工作室执行主编或参编的《九江市教育志》《九江教育年鉴》《九江百年老校史》《九江科技中专校志》《九江七中年鉴》《学府先声(浔阳区外国语小学校史)》《濂溪区工业史》《教育情》《鄱湖韵》《景文苑》等著作出版发行;在编著《九江书院文化》之后,又正在参编市档案的《九江书院文化档案》一书。这些著作,记录了九江、都昌本土的山水、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留住的是历史与乡愁。

热心公益 彰显责任与担当

  袁银初的儿子曾就读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毕业后曾服役于海军福州基地。因此,他对部队及军人有着特殊感情。他便以军人家属身份加入到九江市爱国拥军促进会。都昌太阳村每年都有20余位学生在九江就读高中、中专和大学。近年来,他加入到太阳村这个爱心团队,主动参与到帮扶太阳村九江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介绍九江小学、市心理学会等单位与太阳村小学手拉手帮扶。

  太阳村大学毕业生万颖考录到柴桑区学校任教,他多次专程到学校走访看望,鼓励帮助其进步。他经常实地走访、看望、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和烈士、军人亲属,陪同太阳村领队带学生到监狱开展亲情帮教活动。他利用业余时间为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编辑史书《浔城别样风景》,给公益组织提供范本;为都昌太阳村编辑15周年《大事记》。他热心结对子帮助10余名青年教师成长进步,还积极参与到家乡都昌、苏山经促会的防洪抢险、疫情防控、敬老助学等走访慰问活动。

乡土情结 永不褪色的回忆

  袁银初从乡村走进城市,始终不忘故土乡情。他编著出版《鄱湖韵》《景文苑》2部乡情乡土著作,让读者认识、热爱、建设家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义务主编并联合村民资助出版江西省首部自然村村志《袁如岗湾村志》,国家、省、市、县主要媒体进行长篇报道。作词并制作村歌《美丽的如岗湾》,获全省首届村歌大赛三等奖,并策划出版乡村恋歌《如岗湾之恋》。

  退休期间,他参加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市专家联谊会、市历史学会,为乡村振兴助力。联合乡友发起都昌元辰文化协会,连年举办元辰文化节,开展元辰论坛、乡村春晚、元宵闹龙灯、赛灯粑(获央视《远方的家》栏目关注)等系列活动。联合村民在都昌首发大学生奖励,至2025年,袁如岗湾村民众筹连续9年奖励54名大学生,成为全县品牌活动。为助力乡村振兴,他主动制作课件,积极宣讲“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2022年4月29日、7月6日、10月22日,分别应邀到柴桑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九江市职校干部及骨干教师培训班、德兴中专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班作乡村振兴主题讲座。袁银初结合实际,从乡村现状、应对措施、振兴意义,文化助力振兴等方面,通过活动图文、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赢得听众认可。

  今年10月29日,重阳节当天,九江市举行“浔城银辉”助力文旅攻坚行动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启动暨“银发人才工作室”授牌仪式,“浔城银辉”袁银初工作室榜上有名,袁银初受邀参加授牌仪式,他也是市直唯一授牌的“银发人才工作室”。他表示,将继续带领工作室人员,始终秉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信念,持续在“文史、志鉴”战线上发力发光发热,为传承九江文化、建设美丽九江再立新功。

(袁奇 文/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