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浔阳江(上)
■ 孙海帆
古元 水彩《淡淡阳光》(1977年)
陈玲荣 水粉《西门口小池渡口》(1977年)
孙九斌 油画《去小池渡口边的民船》(1979年)
邢世平 水彩《扳罾》(2019年)
李义清 油画《长江中的船》(2020年)
包泽伟 油画《船和阳光》(2023年)
“浔阳江头夜送客”让浔阳江扬名天下,因一座城市名字命名长江江面的,只有流经九江的“浔阳江”。
从元代张渥《琵琶仕女》到现代陈逸飞的《浔阳遗韵》,浔阳江题材的画作不计其数,明代郭诩《琵琶行图》、唐寅《浔阳八景图》、仇英《浔阳送别图》,近现代傅抱石《琵琶行》、潘天寿《浔阳夜泊》、李可染《浔阳琵琶》等,都有山有水有意境,却鲜有照耀在浔阳江面的太阳。
与绘画史上的名家相比,九江画家们笔下的浔阳江大都是阳光灿烂。日出江花,长河落日是他们作品中常出现的景象。
20世纪70年代前后,九江现今的许多画家都还在读书,在学校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形成“绘画小团体”。时年20多岁的孙九斌是个狂热美术青年,他带着学生们在浔城的江河湖边写生,他的早期作品《阳光下的浔阳江帆影》《去小池轮渡边的民船》《大轮码头》,记录下了那个年代的九江实景。
邢世平是九江二中“绘画小团体”中的一员。1980年,他的油画《晨曲》展现朝霞映在浔阳江上的生动图景,画中水面的金光和新时期万物勃兴的喜悦如朝阳般喷薄而出,极富感染力。
1978年,孙九斌的学生、时年17岁的少年陈玲荣刚收到九江师专美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等待入学时和同学朱煌四处写生,画了几幅浔阳江畔的水粉画。陈玲荣《西门口小池渡口》中的西门口系当时九江城内通往江边码头及龙开河的主要通道,也是清代九江府五大“旱码头”之一。小池渡口有着百年历史,是九江出省前往湖北黄梅小池镇的轮渡渡口。在九江长江大桥未建成之前,此渡口是赣鄂两省的交通要道之一,高峰时期日均客流量达到上万人。
同样是淡淡阳光和九江渡口,1977年,著名水彩画家古元来到距陈玲荣写生的江边堤岸附近,在此创作了一幅水彩画《淡淡阳光》。
同在20世纪70年代末,大画家古元和大学生陈玲荣在写生浔阳江时有着某种精神上的相通,他们都表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共情,阳光淡淡、内心平静、希望满满。(未完待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