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烟水亭(中)
■ 孙海帆
对九江人来说,烟水亭是“时空穿越”的入口和日常生活的存在。它可以让人在上一秒怀古,幻想周瑜在点将台的英姿,白居易在浸月厅的风采;下一秒便甘棠湖泛波,历史与现实,高雅与世俗来回自然切换,毫无障碍。
九江籍画家、电影美术师王珍平曾说,甘棠湖和烟水亭是九江人挥之不去的情结,烟水亭更是九江地标性的象征。王珍平在一次纪念章的设计中,就毫不犹豫地采用了烟水亭的图案。作为电影美术师的王珍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人间正道》《似水流年》等多部影片中担任美术设计,新近的作品是多次获奖的《邓小平小道》,而他的电影美术生涯就是从一位热爱美术的少年开始的。
王珍平的启蒙老师是在九江画界无人不知的吴方贵。吴方贵并非科班出身,但他和同样非科班出身且有着坎坷生活经历的饶国安,以及其他下放或分配到九江的绘画者,连同九江本地的美术人才,汇成了一个有上百人之众的“九江美术群体”。这在当时与九江同等规模的城市中,算得上是蔚为壮观了。
在艺术上,他们传承着自黄庭坚以来的千年文脉,坚守着浔阳风韵的绘画风格。在生活中,他们或居住在能仁寺、浔阳楼、娘娘庙、李公堤、浪井、延支山等历史遗迹周边,或漫步于洋街、老鹳塘、大中路、龙开河铁桥等近代九江开埠后曾经繁华的场所,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了半个世纪前九江的模样。
如果把他们的作品都拿出来做一个“拼图”,这将是一幅关于九江自20世纪50年代到如今的城市景观、世俗风貌的巨幅风俗长卷,而这幅画的“主角”则是这些画家几乎人人都能默画出来的九江烟水亭。(未完待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