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散文苑)照镜子

7月15日 19时 长江周刊 阅读 30571


照镜子


■ 聂世淦

照镜子是古往今来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要务,可以正衣冠,理仪表,让自己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参与社会活动。女同志更是钟情于照镜子,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一番。照完镜子还不放心,古代女子还要“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今天的姑娘们不但早上要照镜子精心化妆,手提包里备着镜子、口红等私密物件,随时随地要“对镜帖花黄”。

我年轻时一直不喜欢照镜子,原因有二。我自以为相貌堂堂,认为对着镜子忸怩作态是女同志的专利,男同志照镜子未免有些“娘娘腔”。

但是,在我当上中学教师的第三个月,一件尴尬的事让我不得不每天要照照镜子。那是一个初冬的早上,由于头天晚上被一本好书吸引到深夜,我起床时已快8时。猛然想到再过15分钟要带早读,我便心急火燎穿上衣服,骑上自行车就往学校赶。还好,当我到达教室门口时,早读铃声刚结束。我稍微平缓一下呼吸,抚平被风吹得立起的头发,走进安静的教室。

当我威严地跨进教室,走上讲台时,学生们却发出哄堂大笑。我立刻瞪着双眼,扫视全班,看看是哪个学生带头起哄。然而,笑声却一浪高过一浪。我不禁愕然,有些不知所措。过了好一会儿工夫,笑声才渐渐平息。

只见班长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老师,你的外衣扣子全扣乱了。而且,你的衣领全都压在衣服里,样子有点滑稽。”我这才恍然大悟。一向衣冠楚楚的我竟然在全班同学面前如此狼狈。好在我冷静机灵,忙将错就错地说:“同学们,笑完了吗?知道老师今天为什么失态吗?”“不知道!”学生们齐声回答。“我告诉你们吧,这就是没扣好第一粒扣子带来的惩罚。”学生们面面相觑,不明就里。我提高声音大声强调:“你们现在读初一,就像正在扣中学阶段甚至整个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不勤奋努力,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就容易一步错,步步错,那样的结局就不像我今天在学生面前丢脸这么简单了。”就这样,不照镜子整理仪表带来的失误,被我当作生动的反面教材给学生上了一课。虽然这件事轻松化解了,可从那以后,每天上课前我都要照照镜子再走上讲台。毕竟扣好第一粒纽扣的借口,再也糊弄不了学生了。

穿戴整洁、仪表得体是为人师表的首要环节。后来,我升任学校教导主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除了自己坚持课前照镜子外,还在教师办公楼的大厅前放了一面整衣镜,让老师们可随时正衣冠。

在学校工作了20年后,我调到了教育局工作。办公楼里没有整衣镜,我很不习惯。幸好不久我就发现每层楼的厕所里有镜子,于是,开会或外出前我必上厕所,不是为了方便,而是为了照镜子。

岁月匆匆,如今的我已年过半百。有天,我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两鬓斑白,两颊深陷,牙齿稀疏,额门上有三条明显皱纹,就连头顶也出现了“地中海”。岁月的刻刀竟如此残忍,这老残之相哪里还有年轻时英俊的痕迹。从那以后,我开始讨厌照镜子。即使在每次理发之后,我也仅仅对着镜子匆匆一瞥。从不愿照镜子开始,我越来越不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无论外出还是宅在家里,都是不修边幅的颓废模样。老伴实在受不了我,数次骂得我狗血淋头。我反驳道,都老成“鬼见愁”了,老黄瓜刷绿漆还有啥意思?

前些日子,我去看望一个不幸患上肺癌的朋友。他仅比我大几岁,已是肺癌晚期。当时的他瘦骨嶙峋,脸色苍白。由于做化疗,头发已脱光。但他没有丝毫的悲切和恐慌,一如既往地开朗洒脱。他说:“我爷爷40岁去世,我爸爸50岁去世。我患病5年,并且我已熬到了68岁了。跟我爷爷和爸爸比起来,我非常知足。不仅是因为我活得比他们长,更是因为我活得比他们有质量有尊严。人们常说,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该来的你逃不掉,任你呼天抢地、怨天尤人,甚至惶恐不安也无济于事。只有坦然面对,才能更好地面对每一天。”

回来后,我反复咀嚼朋友的话,朋友已到九死一生的关口,对生活的态度依然积极豁达。相比病痛中的朋友,我非常幸运,只不过面相衰老得比别人快点罢了,根本用不着去自怨自艾。于是,我重拾信心,再次照起镜子。从这以后,我照镜子不仅是为了打理面相,更是为了打理心情,热爱生活。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