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散文苑)观庐山瀑布记

7月5日 19时 阅读 31957

image.png

观庐山瀑布记

■ 王正绪

在我国众多名山之中,庐山或许是文人墨客笔下最为多彩的存在。从小学时代,我们就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等名篇里,充满了对庐山的向往。这些年来,每到春末山水充沛的时节,网络上就流传着许多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精彩视频。网友的赞叹之声仿佛把那飞流直下的画面直接带到了眼前。四月下旬,与朋友相约,我终于踏上了寻访庐山的旅程。

我们的落脚点选在了庐山区域内的厝山居。厝山居位于一个僻静的山村,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宛如世外桃源。带着对庐山瀑布的期待,我们甫一安排停当,厝山居主人聂老师就驱车带我们前往秀峰景区。

接近秀峰景区,透过车窗,远远地就能看到庐山上的瀑布。那高挂山间的白练似的水流,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泛着晶莹的光泽。李白“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在此时此刻得到了最真实的诠释。

瀑秀、峡秀、潭秀、寺秀,堪称秀峰“四秀”。这里的山峰峻秀挺拔,绿树掩映,奇石林立,瀑布飞流,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香炉峰、双剑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龟背峰、姊妹峰等诸峰如列阵般矗立于天地之间,气势恢宏。秀峰脚下的龙潭,潭水清澈如镜,静中藏动,幽深莫测。潭畔崖壁之上,古往今来无数摩崖石刻镌刻其间,记载着庐山的历史与风骨。

秀峰的海拔虽然不算很高,但山势陡峭,步道沿着山涧嵌在岩壁边缘,拾级而上,颇具挑战。我和同行的斐哥一路前行,真可谓所见皆如画卷——山林葱郁,溪水叮咚,飞瀑如练,令人心旷神怡。我带着还不到三岁的小女儿,有时牵着她让她自己登几级台阶,有时要抱着她向上攀登。在美丽的山间,她也不时伸出手指指点点,认真地欣赏这山间的水光云影。登山途中,不时遇到上下行的游客,有的正满怀期待而上,有的则已下山归来,脸上仍带着瀑布留下的惊叹与满足。他们想必也都是倾慕秀峰瀑布之名而来。

经过大约一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来到黄岩瀑布的脚下。瀑布飞流直下,水声如雷,激起的水雾弥漫在空中,为我们洗去了旅途的疲惫。站在瀑布前,瀑流从高处直泻而下,仿佛银河倒挂,气势磅礴,令人震撼。阳光透过水雾,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大概没有人在这时不会在心中反复吟诵李白的诗句,想象与李白站在同一个位置感叹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下山的路上,我突然想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传诵,然而,诗中所描绘的瀑布是否正是我们今日所见的秀峰黄岩瀑布,恐怕也难确定。今日,从山下的龙潭攀登至黄岩瀑布,石阶、栏杆已修葺得十分齐整,方便了无数游客。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时期,整个庐山显然没有如今便利的山道。彼时的游人,是如何知晓这条通往瀑布的山路,又如何站在黄岩瀑布下仰望这片壮丽景象?至于香炉峰,它究竟位于何处?是否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秀峰区域,或者在更远的某处?

李白之所以说“遥看”,说“前川”,说明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鄱阳湖上行船时,远远地望到庐山上的瀑布而作。张九龄就曾在泊舟鄱阳湖时写了《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其中所展示的景观与意境,与李白的诗很有相似之处。

然而,李白或许并未像我们今天这样,拾级而上,亲临瀑布脚下感受其磅礴的气势,但他却能在远远望见庐山之巅那一道银白瀑布时,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千古传颂的诗句。可见,在真正的诗人笔下,距离从来不是障碍,实景也未必胜于心境。

据说,同样为千古名篇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写作时也并未亲登岳阳楼,未曾俯瞰洞庭湖的波光潋滟。但这并不妨碍他构建出一个雄浑广阔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意象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借楼记湖,感念家国天下,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大义,赋予这一景致以超越地理的历史和政治意味。

我们也可以想象,即便杜甫从未亲自登临泰山,但凭他胸中的丘壑与沉郁顿挫的笔力,也定然会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在真正的诗人心中,山河湖海不只是自然的存在,更是情感与理想的投射。他们所“望”的,并不只是瀑布、湖面或高山,而是借此托举出内在的精神世界,以至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绝。

如今,“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当我们亲身登临庐山,来到那李白曾礼赞、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传颂的瀑布脚下,我们又会生出怎样的思绪、吟诵出怎样的诗句?

回程的路上,我想,庐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这大概是个文化史的课题。庐山位于鄱阳湖畔,而东西向的长江与南北向的赣江水系在鄱阳湖汇集。历朝历代,多少文人墨客曾经来过、路过庐山,无不被其美景所吸引,留下了无数绝美诗篇。在中国近代史中,庐山和中国的许多重要历史转折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毛泽东便常常在这里“冷眼向洋看世界”,留下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句。

正是这些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使庐山不仅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山,更是承载着无数历史故事和文化记忆的精神高地。因此,它将会一直吸引着无数的人,一次次地登临,怀着同样的敬仰与期待。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