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实心汤圆
■ 黄河浪
说到空心汤圆,大家都明白这是指一件没有成功的事情。而什么是实心汤圆呢?这是我们以前过年时,因为没有包汤圆的馅料,只能以糯米粉做成一个个糯米团子。它的口感与年糕没有什么区别,仅模样稍有不同。在我小时候,能有糯米汤圆吃已经是不错了。要知道,糯米一年只供应两次。一次是过春节;一次是过端午节,用来包粽子。这时候,大家需要凭票才能购买。平常的日子里,粮站连糯米都很难看到。老家偶尔来人,也会给我们带来些米糕。这些米糕糯糯的,非常好吃。亲戚们说,米糕并不全部是糯米,还要加入大米。就是这样的米糕,老家的人平时也不轻易做。只有在春节前,大家才会悄悄拿出自家农田里偷种的糯米和着大米做米糕。
那时候,糯米每家每户只配发3~5斤,糯米粉更是少之又少。于是,大家就只能去借捣糯米粉的石臼或是磨糯米粉的石磨。石臼一次可以捣几斤糯米粉。虽然好用,个头却大,颇占地方,只有家里宽敞的人家才会配上一个。到逢年过节时,他们会让左邻右舍使用,每次用完会收取一些费用,但比买成品的糯米粉还是划算得多。
石头做的臼上有一根长长的圆木,圆木的前面还有一根木头,用来往石臼里捣糯米。在捣糯米粉时,需要一个人站在长木头的后面,像踩跷跷板一样,让对着石臼的木头高高翘起,再重重放下。就这样,一跷一放,过一段时间糯米便被捣成了粉末。此时,坐在石臼边上的女人就赶紧把捣好的糯米粉舀到用细纱布网做成的筛网里,将那些糯米粉筛下来。留在筛子里的碎糯米,会被重新放到石臼继续捣碎。
捣糯米粉不但是个力气活,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大家还是喜欢用石臼捣糯米粉,因为捣出来的糯米粉比石磨磨出得更加软糯。
一到过小年时,街坊邻居就开始忙着捣糯米粉。此时,大家就赶到有石臼的人家登记。有石臼的人家可以精准地算出捣几斤糯米需要多长时间。即使这样,因为捣糯米粉的人力气不够,偶尔也会拖延时间。此时,大家只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若是不巧,到了大年夜才能将自家的糯米粉捣好,赶在孩子们守岁的时候制成有馅的汤圆和没馅的汤圆。
这些捣好的糯米粉是过年吃的,大人们都图个吉利。于是,大人们在工作的时候,不让孩子们靠近,就怕哪个孩子说不吉利的话。
汤圆的馅有鲜肉的、豆沙的、花生的,还有猪油黑芝麻的,当时这些原材料都需要凭票证限量供应。大多数人家包了有馅料的汤圆,主要用来招待客人。自家在大过年吃的,基本上都是实心汤圆。这些实心汤圆在当时也是奢侈品。将实心汤圆煮熟后,用筷子轻夹起来,蘸一点绵白糖,放进嘴里。糯糯的,甜甜的,那种美妙的滋味,我现在都难以忘记。
时过境迁,现在我们已经不再会去买糯米磨糯米粉了,制作汤圆的工艺早被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替代,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汤圆在超市里都能随时买到,更不需要凭票供应,味道也很丰富。可我还是怀念小时候过年时吃的实心汤圆,实实在在,原汁原味。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