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岁月|病学记

09:43 阅读 30541

病学记

□ 余春明

  自从我遭遇不幸,高位截瘫,痛苦不堪,时常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对社会不能做贡献;对家庭没有任何帮助,不如早点离开这个世界,大家都好。

  后来众多朋友劝我:挚友汪淑在去年的国庆节,手拿小红旗站在病床前对我说,我和全国人民一起鼓励你,你一定会好起来;同事李喜平针对我吃饭没有食欲的情况,对我说,你要把吃饭当吃药一样,才有体力战胜病魔……这些看似平常的话,对我很起作用。

  后来又在一次闲谈中,文友雁飞建议我办个公众号,发表自己的一些作品,让别人看得到,这样就不至于与社会脱节。如果是首发而且比较优秀的作品,被报刊杂志的编辑看中了,还会选用,这话激励了我。

  正好这段时间一直是小妹在医院照顾我。她手机玩得转,帮我注册了公众号。有了它,我的文章和诗歌创作之后,就能及时发出去被大家看到。

  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朋友们来探望,我就利用公众号发一首感谢的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后面朋友来探望我说:“你的公众号弄得不错啊,了不起!”我摇了摇头说:“我的手动不了,都是口述,小妹和女儿们帮我整理后才发出去的。”他们笑着说,这也相当了不起!

  文友悠然来看我时说:“想不到你这么坚强,要是别人变成你这样,早就意志消沉了,哪还能写这么多很有感染力的诗文来!”我无奈地笑了笑:“谬赞了!我也是找点乐趣,找点事做。”我常想,如果有人看了我的诗文,能够有所感悟,这不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不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后来身体状况慢慢有所好转,我这方面的想法就更加确定了。于是,只要有空,还是发挥自己的那点优势,舞舞文弄弄墨,充实生活。

  在写点东西的同时,我重点放在了学习上。有人会问,你身体不能动,手指连书本都翻不开,怎么学习?我白天看电视,除了电视剧之外,重点观看文化类的节目,这类节目包含众多知识。以前做语文老师时,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少,现在看起来真是坐井观天了。

  撒贝宁主持的中央台《宗师列传》很有意义,最近播放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专辑。古代文人中,我最崇拜的就是韩愈。对他的了解最深,尤其被韩愈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所打动。全诗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写出了韩愈被贬,在去往潮州路上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话是为了天下除弊症才被贬的,哪怕自己年纪这么大了,还不惜自己的身体,要为天下人办事。韩愈的那些散文我也非常熟悉,比如《马说》《师说》《元道》等,还要求学生背诵过。

  在遇难前不久,女儿们还接我们夫妻俩到广东、福建转了一圈,到潮州时,我特别要求要到韩文公祠去瞻仰一下。暑假天气炎热,我带着外孙顺着台阶爬了几十级才到达韩文公祠,走马观花看了一下韩愈的事迹,他的“功不在禹下”被后人刻在石头上。

  这一次看这个文化节目,又学到了不曾知晓的知识。比如说韩愈被贬到潮州时已经51岁了,在潮州也只待了8个月,但潮州人帮他建了韩文公祠,下面的那个台阶正好是51级。

  韩愈来到潮州后做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重新办起了州学,用教育来开启民智,让老百姓重视教育。潮州在韩愈来之前的100多年是没有州学的,州学的校舍倒塌不堪,他来了之后,用自己的薪金,重新修建学舍,并找到了当地著名的乡绅做教学的老师。从此上学的人多了起来,教育也发达了,老百姓的愚昧慢慢地渐消失了。

  回想起那时,我到潮州的一个街道旅游,发现有一个街道牌坊特别多,那个街道就叫牌坊街,大概有几十到上百个牌坊,都是汉白玉建造,蔚然壮观。原来这些人都是韩愈兴办州学之后,陆陆续续考取了科举,很多人成为朝廷重臣,这个贡献是无人可及的,难怪韩愈被称为一代文宗。

  韩愈仅待了8个多月,潮州就被称为潮山潮水皆姓韩,可见潮州人对韩愈的崇拜。后来他被调往虔州(今江西宜春),又做了大量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受到人们的称赞。

  韩愈确实做到了他所说的继承孔孟之道,让中唐的文风大变。

  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态度,后续我还会在病中学习,把学习后的感想发到公众号,让看到的人受到启发,这也是对我的一种鼓励,此生无憾、足矣!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