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出生在九宫山脚下,十八岁参军,转业分配在县水轮机厂,干了半年不到,因那年通货膨胀,一个鸡蛋涨到5元,月工资难以养家糊口,便毅然回乡当了农民。
上世纪六十年代兴修水利,武宁县船滩公社决定在石坑大队修建辽碑堰。当时正值数九寒冬,队上人都站在堤上,看到水里结着冰,没一人敢下水。当时宁大正好从家里扛来一根杉木准备搭桥,见此情景,他大声说:“我是退伍军人,我先下!”只见他放下杉木,一手扶着坎,带头跳下了河。虽然河水冰冷刺骨,可宁大抡锤打桩,搬石垒坎,用行动诠释了一个退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队上人见了,纷纷跳下水,寒冷被劳动的号子驱散,原计划年底修好的辽碑堰,结果提前一个月修好了。也就是那年,宁大在堤坝上宣誓入了党。
1981年林业三定,宁大已是一队之长了。队里按人口分责任山、自留山,宁大带着分山村民跑遍了全队的山山岭岭。分山时,宁大让队上人先得,结果有油茶、树木的山全被他人得了,剩下一块不长树、不长草的“光骨头”岩山,无人愿要,宁大说:“我是党员,没人要就算我名下的吧!”宁大老婆晓得后,说他尽做吃亏的事,是个大傻瓜,气得与宁大大吵一架,前来劝架的村民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提出要割让有树有油茶的山补给宁大,可宁大不同意,说什么共产党员说话要算数,宁大的老婆一气之下跑回娘家住了半个月,要不是宁大的丈人通情达理从中做工作,宁大和他老婆差点还要闹离婚。想不到的是,几年后,当地办起了石材厂,宁大家分得的岩山全是优质大理石,老板要出高价来开采,宁大老婆笑眯了眼。听说原来一文不值没人愿要的岩山现在成了“金矿”,便有人眼红了,说宁大心计好,早就晓得那片岩山是值钱的大理石,队上人都被他骗了,还把他当老好人夸,队上人真是瞎了眼!总之,说东说西的都有。可谁知,队长宁大竟然瞒着他老婆,以队上的名义将岩山承包给了老板,所得承包款大家平分,队上人都竖起了大拇指,说宁大宁愿自己吃亏,从不亏待队上人,不愧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
宁大所在的生产队后来改为了村民小组,组里田多地多,是远近有名的产粮组,田地分到户后,家家有粮卖,可那时卖粮拿不到现金,全国都有打白条的现象,农民意见很大,此事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宁大看到1993年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安徽“售粮不打白条”的报道,甘愿冒着“闹事”的风险,带领组里十余名村民到粮站去要粮款,站长看到他手上的《人民日报》,不敢说不付钱,只好把他请到站长室,叫人给他上茶,随后让粮站的女出纳把所欠千斤粮款都付了。
宁大愿意吃亏,一心为民办事的故事,被村民传为美谈。
(付鹤鸣)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