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鳽在武宁县伊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被放生 省林科院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供图

佩戴卫星追踪设备 省林科院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供图
我是一只海南鳽,你们也可以叫我海南虎斑鳽,最后一个字念“兼”哦。你可能没听过我,但在鸟圈,我们家族可是如雷贯耳——不仅颜值高,大眼睛,黑冠羽,穿花衣,“虎斑”纹星星点点,可爱又不失帅气;而且,鸟以稀为贵,我们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濒危”物种,全球估测数量不超过1500只,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
从栖息地看,我们是标准的“南方鸟”,分布范围遍及整个中国南部。最酷的是,作为昼伏夜出的“独行侠”,人类在野外难觅我们的踪迹,所以,大家也给我们取了个雅号——“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我和江西的缘分,要从10月28日的上午说起。原本,我一般在野外栖息、活动,可那天,也怪我贪玩,误入了南昌美术馆附近的小湿地,这里水草丰美,鱼虾游弋,看得我食指大动,大快朵颐,好不乐乎。结果,乐极生悲,耗尽了体力,飞不动了,真是应了那句“鸟为食亡”……
我瘫在地上,准备悲催地躺平时,一声惊呼传来:“呀!这是什么鸟?”幸好,有热心市民发现了倒霉的我,就赶忙拨了一个电话。很快,南昌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他们轻轻靠近,仔细看了看我,然后惊喜地说:“居然是一只海南鳽!”当时,我抬起脑袋,瞪大眼睛,摆出警惕的姿态,毕竟咱可是“谜”一样的鸟,这点子防备还是必需的。
很快,我就被送到了省林科院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可温柔了,兽医叔叔给我做了全面检查,最后笑着说:“小家伙状态不错,没外伤,泄殖腔周围羽毛也很整洁,休息几天应该就能放生了。”我还听说,我是南昌首次救助的一只海南鳽。虽然起因有点让鸟高兴不起来,但又能怎样,我的鸟生,也算是有了独特的经历。
之后,我暂住在这里,叔叔阿姨们给我备好了干净的饮用水,还有我最爱的小鱼和泥鳅,那味道,简直绝了!吃好喝好的我,体力逐渐恢复,精神头越来越足,也悄悄盼着能早点回到大自然。听工作人员说,这一刻不远了。

在救护中心休养 省林科院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供图
时间来到10月30日,专家和工作人员围着我,又仔细评估了一番,然后开心地说:“可以放飞啦!”把我激动得呀,当场扑腾了几下翅膀。随后,我被装进笼子,被带上了一辆四轮小车。不知过了多久,我正晕乎乎地打着瞌睡,笼门被打开了,一阵清新夹杂些许凉意的风迎面而来,我悄悄往外打量——哇!满眼的绿意,一看,就是我喜欢的地方。
原来,省林科院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联合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南昌市野保中心和武宁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大家一同将我送到了九江武宁县伊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生态优美,符合我们海南鳽对生境的超“挑剔”标准,还栖息着我的许多同伴——据说,今年6月,一对海南鳽夫妻在伊山成功生下了宝宝。海南鳽也成为江西武宁的“常客”和当地生态保护的标志性物种。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我抱出笼子,放在溪畔。踩在光滑的溪石上,感受着清凉的触感,我凝视着久违的大自然,畅快地开嗓,仿佛在宣告我的归来。而此前,工作人员还在我身上装了一个小小的卫星追踪设备。他们说,这样就能随时关注我的生存状态和活动轨迹,以后我在野外生活,他们也能放心啦。
离别的时刻终将到来。我振翅跃起,低空盘旋一圈后飞向溪谷深处。盘桓在蓝天之际,我看着四周的青山绿水,感受着自由的风,这时的我,对未来充满向往。我想,我也定会如那些在江西安家的伙伴一样,在这片怡人的“生态绿”里,安居、成家、孕育新生命,拥抱专属于我的幸福生活。再见,朋友。你好,江西。
(来源:大江新闻)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