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工厂的“进”与“退”

10月13日 08时 阅读 32395

图片


秋日的长江之滨,清风拂绿,美丽宜人。

2023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九江石化视察,殷切嘱托:“要再接再厉,坚持源头管控、全过程减污降碳,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

声声嘱托,重若千钧。两年来,九江石化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深刻蜕变,朝着“炼油+芳烃+PTA+PET+终端产品”全产业链格局稳步迈进。

图片
九江“最美长江岸线”。周继根/摄
图片

从“环保压力”到“发展动力”的转型


一家石化企业排出的“废水”能养鱼,这是否颠覆你对化工企业的认知?没错,在九江石化,“不让一滴油污入长江”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池水清清,锦鲤游弋,岸边绿树成荫,时有斑鸠展翅,飞落在池塘边,抬头一望,不远处便是钢铁森林一般的石化设备,岸边的一块屏幕显示实时环境监测数据……走在九江石化厂区,让人感觉是在“逛公园”。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石化行业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绿色转型对于一家传统化工企业来讲,意味着“壮士断腕”的决心。面对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考题,九江石化近年来累计投入约26亿元用于环境保护治理,推进实施近30个环保隐患治理与提标改造项目,开展38项环保专题技改攻关。

秋高气爽,站在九江石化储运运行部2号码头上远眺,江水浩荡,长长的银色管道整齐排列,从岸边伸向码头。

码头,于九江石化而言是原料进口、产品外运的重要节点,也是实践“绝不让一滴油和超标污水流入长江”承诺的最前沿。码头边,两只输油臂高高矗立,避免了以往金属软管与轮船相接时可能造成的摩擦。

“看到漂在江面上橙色的带子了吗?那是我们的围油栏。管线陆域和水域交接的地方,我们安装了远程紧急切断阀。”九江石化储运运行部副总工程师胡荣江说,油品码头隐患治理,只是九江石化助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的一个缩影。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外排废水、有控废气达标率、固废合规处置率连续多年保持100%;2024年污染物排放总量较上年下降9.39%;与十年前相比,原油加工总量增加50.5%,污染物总量却减排71.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下降,均达到国内石化行业领先水平。

一个个实打实的成绩,是九江石化对“气不上天、油不落地、污不入土”庄严承诺的坚决兑现,也是一个传统国企向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

图片
远眺九江石化绿色工厂。 黄继锋/摄
图片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走进九江石化集中管控中心,10余名工作人员通过几十台设备控制着厂区的生产装置,加工原料、生产产品、实时产量等生产数据与设备运行数据在大屏幕上实时跃动。这里是九江石化智能工厂的“控制大脑”和“神经中枢”。

两年来,九江石化始终将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支点。据信息中心技术室主任唐亮介绍:“我们把原本分散在各个地方的控制室集中到一个大的控制室进行集中管控。原本一个人可能就管一套装置,现在可以管4套,甚至是五六套装置。”

深入生产区内部,各类生产装置上布满了细长的管线,如同人体的神经网络,监控着每个生产环节的“风吹草动”。通过这些管线,主控室实时接收数字信号,准确研判调度生产情况。

而在检验计量中心,几十台国产检验设备正在运作。大屏幕上显示着排放水和国标水的对比值。“过去分析一个汽油样品的物性,多台仪器同时开启,至少也有1小时才完成。”该中心高级工程师桂玉英说。

如今团队研发的汽油快评技术上线后,20分钟,相关分析工作可以自动完成,耗费的样品量只有过去的千分之一,相关数据如今也实现自动采集,这是企业数智改造的成果之一。

智能化手段的深入应用,带动企业运行成本降低22.5%,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九江石化连续获评对二甲苯生产企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2025年成功获评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5A级最高等级认证,标志着其在数字化治理和智能化发展方面跻身全国领先行列。

心中有“数”,脚下有路。九江石化设备自动化控制率达95%,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达95%以上,软硬件国产化率达95%,能耗降低2%……数智化改造正在深刻重构这家传统国企的产业面貌。

图片
九江石化芳烃生产装置。 黄继锋/摄
图片

从“单一炼油”到“一体布局”的升级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背后藏着九江石化迈向高端化、打造新优势的产业布局和战略谋划。

2022年,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芳烃生产技术的国家。成功背后的这条漫漫“自主”路,九江石化走了十几年。

当时,面对自身单一炼油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困境,加上当时市场对芳烃产品旺盛需求的新机遇,九江石化就将转型突破口锁定在芳烃上。

先进的技术需要应用效果来验证。“装置从2022年投产至今,无论是运行平稳率还是自控率,都保持在世界领先水平!”聊起工作成果,九江石化芳烃建设项目部负责人徐多福一脸自豪。

芳烃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其中绝大部分都将成为聚酯纤维的原料。目前,我国芳烃年产能已达4400万吨,如全部用于生产衣服面料,相当于7.3亿亩土地产出的棉花。

芳烃并非孤例。一种在炼油过程中价值不高的石油焦,在九江石化也得到了更好利用。

“我们通过科研攻关,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尤其是生产出的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等多个场景。既节省了处理石油焦的成本,又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九江石化生产经营部副经理赵宏说。

当前,九江石化年产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正加速推进,预计明年10月投产试车,下游PTA、PET项目同步推进。届时,该项目将助力形成“炼油+芳烃+PTA+PET+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格局,推动九江石化实现从“燃料型企业”向“炼化一体化企业”的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2025年6月至7月,负极焦单月销量连续突破1.5万吨,较2024年最高水平提升25%,刷新历史纪录。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质量阶段迈进,高端负极材料需求持续释放,叠加公司在“炼油-芳烃-新材料”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协同优势,负极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

如今,“把每一滴石油吃干榨尽”,已经成为九江石化人的共识。“进”“退”之间,九江石化蹚出了一条既有含“金”量、也有含“绿”量的发展新路。

(来源:当代江西)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