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十四五”期间九江市法治建设成果综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记者了解到,自中央、省有关法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九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服务中心大局为主线,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统筹推进法治九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市 法治九江建设纵深推进
我市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将法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建立“市委统筹、部门联动、市县协同”的工作机制,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等专题会议,系统部署重点任务。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市县乡三级法治建设责任体系,构建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贯通格局。
我市将法治建设与综合考核、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法治督察深度融合,使法治建设工作由软指标变成硬要求,推动将法治建设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本部门主要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2021年以来,开展市级法治督察4次,实地督察覆盖11个县(市、区)。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2021年以来先后组织448名新提任处级干部参加法治考试,合格率100%。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深入推进述法全链条工作机制,强化“述考评督责”各个环节衔接联动。2021年以来,市本级召开述法会议4次,32名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8名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述法,书面述法实现全覆盖。强化结果运用,组织依法治市考核排名靠后、法治督察发现问题较多的地区或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述法,倒逼责任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九江市紧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线,先后出台《九江市本级政府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九江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决策与执行程序。全面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照《江西省实施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清单》逐项认领,建立配套制度,强化事中事后核查,自推行以来已累计办理行政事项21.65万项,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同时,大力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瑞昌市率先上线首批“免证明”事项,梳理出251类证明、1419个政务事项证照免提交,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九江市探索实施“一业一查”模式,从“按事项抽查”转向“按行业联合抽查”,实现“一次进门、多项检查”,提高监管质效。构建“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差异化智慧监管体系,建立信用修复告知机制,推行“一处罚一告知”制度,延伸信用修复链条,积极探索信用合规激励机制,既严管市场主体,又帮助其修复信用,真正实现包容审慎监管。同时,大力推动“一门办”“一窗办”,全市210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驻率超过85%。加快电子证照推广应用,累计归集电子证照257万张,用证49万次,实现与全国十余省市互认互通。在“掌上办”“网办”方面,第一批市本级网办掌办专区事项469项,涵盖供电、发改、税务、医保等多个领域;同时积极推动“跨省通办”,已实现“跨省通办”事项162项、“省内通办”606项、“全市通办”825项,有效破解了群众“多地跑”“往返跑”的难题。
此外,我市还健全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系统化工作机制。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的意见》,有效提升政府行政行为的法治化水平。
立法、司法、普法全面提升
“十四五”以来,九江市坚持“小快灵”立法理念,聚焦民生与生态保护,相继出台《九江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九江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等8部地方性法规,走在全省前列。依托16个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广泛听取社会意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市全面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建立权责清单,落实办案责任终身制和错案倒查追责机制。优化执行机制,推行“繁简分流+分段集约”模式,全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24年适用率达88.04%,量刑建议采纳率97.2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常用案件指引》,推动“1+N”行刑衔接模式,强化行政与司法联动。
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2021年以来,全市新提任处级、科级领导干部考法全覆盖。此外,我市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创新推出“法律明白人”广场建设项目,在村(社区)打造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广场200余座,相关创建经验曾入选全国司法行政案例库。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全市现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6个,基层法治建设成果日益丰硕。
突出“三个着力” 法治建设亮点纷呈
我市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积极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实现告知承诺54项、容缺候补118项,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全省首个一站式破产事务服务中心。九江市营商环境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2024年,九江市在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宣传周活动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我市以法治助推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升级“志警”品牌,推动“浔城志警”扩展为“九江志警”,入选首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健全综治中心功能,2024年累计排查矛盾纠纷3.33万件,化解3.29万件,化解率高达98.79%。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21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6个法律援助站,实现市县乡全覆盖;1737个村、539个社区均配备法律顾问,基层治理法治基础不断夯实。
我市以法治守护生态环境安全。相继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城市湖泊保护条例》《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规,推进长江流域规范性文件清理。建立“一江三省四警”跨区域执法机制,三年来联合巡查2237次,查扣违法船只34艘,打掉非法采砂、捕捞团伙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06人,并设立庐山、长江干流、鄱阳湖、修河流域4个环境资源法庭,集中审理相关案件,形成“山江湖河”一体化司法保护格局。
九江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法治九江建设,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贡献更多法治力量。
(九江日报记者 赵岑雨)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