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画说九江)画中的龙开河(三)

9月15日 19时 阅读 30505

微信图片_2025-09-15_115813_360.jpg

画中的龙开河(三)

■ 孙海帆


image.png 

包泽伟 油画《梦幻龙开河》(1992年)


image.png 

胡有源 水粉写生《龙开河放排》(1979年)


image.png 

罗建华 水粉写生《龙开河岸》(1977年)


image.png 

孙九斌 油画写生《九江地区木材公司储木场》(1978年)


“小小竹排江中游”,出身于音乐教师家庭的胡有源唱歌时画了一幅龙开河上“大片竹排河中走”的水粉写生,这就是《龙开河放排》。

“放排”是长江和龙开河上常见的景象,排工将粗壮的木料用钯钉并排连接在一起,还在上面搭建遮风避雨的水上小屋,带上简单的生活用品和食物,之后便“轻舟已过万重山”顺流而下,将木料运输到四面八方。通过胡有源的这幅水粉速写,可以了解到当年放排人的艰辛与风险,当然还有浪漫和悠闲。

人生也如放排,随着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在匆匆赶路的时候,大家像排工一样轻车简行,把过往的一切都放下。对画家来说,“过往”也包括不计其数的写生习作和手稿。于是,很多画家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会发现,许多当年的得意之作都已经遗失在来时路上了。

在九江画家中,孙九斌和胡有源都属于负重前行的人。在艺术道路上努力向前的同时,他们几乎完整地保留着自己从少年、青年到今天的写生稿和作品。在孙九斌的珍藏中,我们看到了三幅有关龙开河的油画写生,分别画于1976年、1978年和1981年。画中记录了九江地区木材公司的储木场、龙开河风光和岸边民居的模样。

《水色自然——孙九斌水彩画展》曾展出孙九斌50幅水彩精品,集中展示了孙九斌近年水彩创作的艺术探索成就。如果用他青年时期的写生作为注脚,观众能从他轻盈的水彩作品中洞见他艺术的源头,这就是生生不息的湓江水。

“你在湓江头,我在珠江口”。20世纪80年代,包泽伟离开九江到广东珠海。但同样的“水性”也贯穿在他的作品里。在一篇题为《当代著名油画家包泽伟》的文章中,作者这样评价道:“包泽伟自幼在长江边、鄱阳湖畔、庐山脚下长大,见惯了湖光山色的自然风光,田园牧歌的桃园景象,渔舟唱晚的水天一色,因此,他的一些风景画作品总是围绕着这些题材展开。”

的确,包泽伟的当代绘画有许多作品是围绕着九江展开的,他较为人熟知的作品中有《九江的回忆》《庐山的回忆》等系列,他创作于1992年的《梦幻龙开河》不太为人所知。2023年在香港举行的“春风万里书画展”中,已经消失的龙开河借助包泽伟的画作在国际画廊中再现。

虽然包泽伟称这幅作品为《梦幻龙开河》,但端详作品,似乎以“记忆龙开河”为题更为准确。在记忆中,表象没有感知形象鲜明、具体、生动,也不完整和稳定,具有暗淡性、模糊性、可变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都出现在《梦幻龙开河》中。这幅作品集合了龙开河上的民居、古桥、渡船和日夜不明的光影,画风具有西方后印象派的特征,却传递了浓浓的东方风味和九江风情,构图饱满充实凸显出浓浓的乡愁,这是包泽伟油画风格“变法”前夜的作品。凭借《梦幻龙开河》,他开启了新画风,这部作品也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未完待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毕典夫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