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地处江西和湖北交界的武九客专铁路南阳隧道内凉意盎然。为了避开白天的高温,7月10日零点时分,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九江桥工段瑞昌路桥养修工区班长张猛和工友们开始了一晚的隧道清理工作。
“我们主要是为了利用夜间天窗时间,抓紧清理支洞沉井里的淤泥,将淤泥转运出隧道,以确保排水通畅。”张猛负责武九客专线45公里路桥设备检查、养修工作已有8年时间了,“别看这里的水看起来非常清澈,实际上里面含了很多种矿物质,时间久了就沉淀下来形成泥沙,很影响排水。”
位于瑞昌市南阳乡境内的武九客专南阳隧道,全长5731米,隧道穿过狮子山。隧道内地质结构特殊,软弱围岩较多,岩溶复杂。一条溶洞斜穿隧道正底下,与隧道的交会段长约40米,而溶洞自身直径最宽处就有13米多,洞内水流湍急,像一条暗河。为了不影响隧道排水,距离隧道口1公里的位置设置了一条支洞用于沉淀泥沙等杂质,如果对支洞里的杂质处理不及时,杂质冲刷到钢轨上,就会影响隧道排水,甚至影响高铁运行安全。
在隧道里,张猛和工友们分担背着共80余斤的清淤工具和整治材料行走了半个小时后,终于抵达排水支洞。排水支洞长约45米,高1.5米至2.5米不等,宽2米至3米不等,是一个平行垂直于隧道的“小隧道”。支洞里空间有限,最多容纳15人搬运淤积,沉井里则只能容纳两个人。
南阳隧道距离长,洞内通风困难,工作时间里,张猛和工友们穿着塑胶防水衣,站在积水没过腰部的沉井中,用铁锹将淤泥杂质一锹一锹铲至编织袋中,反复地铲运淤泥。4个小时里,张猛和工友们装起了200多袋淤泥杂质。
每次把清理出的淤泥杂质运出去就像打一场“地道战”,他们肩扛着沙袋有序地往外走,空手回来时还要淌水往里进,一个不小心就会和对面的人“撞车”,一个作业点下来,大伙儿身上全是泥巴和泥水。
一趟作业下来,闷热的环境让人汗流浃背,这让张猛和工友们几近耗光所有体能。相较于日间的高温,凌晨的隧道虽然凉爽,但干完活后,张猛和工友们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湿。
每每工作接近尾声,张猛和工友们最爱捧起一把隧道里的山泉水洗洗手、洗洗脸,让自己更清醒一点。“高铁隧道里作业就要像‘地道战’一样抢时间、能战斗,才能保证安全正点开通。”
(王浩 陈果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