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闭环监督下的“热血”答卷

7月3日 10时 阅读 31130

  无偿献血是医疗救治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1998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江西省献血条例》,为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将其列入今年重点监督议题,通过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助力全市无偿献血工作有序开展。

  3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市无偿献血工作展开深入调研。为确保调研工作全面、准确、高效,调研组采取市县联动模式:市级层面召开市直部门座谈会,实地调研市中心血站、固定献血屋、流动献血车及部分市直医院血库运行情况;县级层面选取都昌县、武宁县、永修县开展实地调研,并组织其他县(市、区)自主开展调研。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对照《江西省献血条例》,重点检查责任落实、宣传动员、采供血管理及服务保障等工作情况。围绕公众献血参与度等内容,在市区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和普法宣讲。针对发现的重点问题,调研组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推动了市中心血站在市民服务中心、市公安局等单位组织近千名公职人员参与无偿献血活动,高效解决了永修县献血屋搬迁、武宁县献血屋周边环境整治等问题,实现普法、调研、解决问题多维度推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完善血液管理和采供血服务体系,血液供应能力、血液安全水平和临床用血水平显著提升,我市连续八届16年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先后制定《九江市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无偿献血的工作意见》,在全省率先开通献血者优先用血线上申请服务。2020~2023年,全市5430人自愿无偿献血达20次及以上,并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186人获终身荣誉奖;111名志愿者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其中11人获终身荣誉奖。目前,全市共发放无偿献血荣誉证近8900张,持证者可在全市免缴医疗门诊诊察费、免费乘坐13个市县公交线路和游览15家旅游景区景点。我市临床医疗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未发生因血液安全问题导致的医疗安全事故。

  5月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无偿献血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平均千人口献血率为9.20‰,我市达到10.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献血总量同比增长3.48%,是全省唯一实现千人口献血率、献血总量“双增长”的设区市;全年采血量为8.5万单位,用血量达2386万毫升,同时每月向省血液中心调配血液约5万毫升,为全市临床用血与全省应急用血提供了保障。

  尽管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相比仍有不少短板弱项。“在高校发放的585份问卷调查中,有555人表示‘很少或没有参加过献血’,424人认为现有献血宣传力度不够。”“县乡青壮年外出务工现象普遍导致基层农村献血主力人群不足,公职人员献血积极性也有待提高。”对报告进行分组审议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将一个个“症结”摆上台面,直指当前存在重点人群献血量大幅下降、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宣传引导需加强、奖励优待机制有待完善等“痛点”问题。经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加强工作调度,压实部门责任”“锚定重点群体,深化常态动员”“强化宣传引导,凝聚社会共识”“优化保障措施,提供便捷服务”四方面审议意见。

  市政府及卫健部门认真落实审议意见,表示将进一步构建全媒体宣传模式,利用科普馆推行“三必访制度;打破“淡旺季”制约,科学制定献血计划;加快固定献血屋建设,建成30分钟爱心献血圈,优化预约服务;探索高校“教职工示范+学分激励”模式,开展多元活动;强化临床科室、输血科、血站协同,推动用血管理更加标准。

  从监督到落实,从调研到见效,市人大常委会正以闭环监督推动无偿献血事业迈向新台阶。正如调研组一位成员所说:“每一袋‘热血’都是生命的馈赠,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份善意传递得更顺畅、更温暖。”

(九江日报记者 黄梦如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