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庐山诗话)不到庐山 焉懂李白(下)

7月9日 19时 长江周刊 阅读 31302

不到庐山焉懂李白(下)

■ 阿 詹

何以疗伤?唯有庐山

明星从来不缺追求者。

尤其是从天子身边走来的诗仙李白。

被赐金放还的李白政治上虽失意,人气却飙升,成了闻名天下的大网红。一日,游到开封,李白诗兴大发,醉后于梁园墙壁题写了《梁园吟》。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瑛路过时见到墙上题诗,惊叹其才华,不惜花费千金买下了那面墙。“千金买壁”竟成就了相门之女与豪放诗人的一世奇缘。

牵手宗瑛,是年近五十的李白生命中最浪漫的一段爱情。宗小姐不但文化修养高,而且对世事人情聪慧有见地,虽然比李白小三十多岁,却很懂李白的失落、骄傲以及天真狂放的外表下,那颗跃动、不安的心。她崇拜他,愿追随他浪迹天涯。

唐玄宗天宝九载(750年),李白第三次来到庐山,连同他新婚的妻子。李白好道,宗瑛亦笃信道教。道教被唐朝奉为国教。唐高祖李渊宣称自己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后代,通过“羊角山神话”将老子追认为李氏皇族的先祖,并于武德八年(625年)颁布诏书,明确三教地位: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对道教的推崇达到顶峰。在人人都以信道为“高大上”的氛围下,恬淡的宗瑛很想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幽静之地,夫妻双双隐居,而这一点也偶合了李白政治上受挫后归隐山林的心理。

也许宗瑛对夫君还不够了解。思想极为复杂的李白,一方面追求超脱,向往神仙般的隐居修道生活;一方面又热衷仕进,渴求平步青云,心中对“身抵卿相”的执念从未消减。

果不其然,在庐山待了没几天,李白便决定下山,去重拾“济苍生,安黎元”的梦想,试图再去寻找仕途的突破口。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闻玄宗奔蜀,李白遂携妻沿长江西上避乱,次年第四次来到庐山。

此时的李白,作为顶级诗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已然是文坛巨无霸的存在。但,这并不是他的人生终极目标。他朝思暮想的仍然是操刀制锦,谋取“功名”,然所求总非所愿。失意之极,“吾将此地巢云松”的念头愈发强烈,他真的打算“隐”了。宗瑛欢天喜地,陪着他在屏风叠修筑草堂住了下来。“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庐山的松柏青翠欲滴,山间泉水清冽又甘甜。郎舞剑,妻抚琴。在花前对饮,在月下吟诗,携手出入高山密林去求仙问道,拜访名师李腾空......在《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的诗中,李白亦曾言“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似乎庐山将作为夫妇共同的寄居之所和精神栖息地,可以安度余生了。

求功心切 误入歧途

然而好景不长,在庐山隐居了不到一年,永王李璘便派人三顾茅庐邀请李白出山。宗瑛判断永王是要借平叛之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意图反叛其兄肃宗李亨之朝廷,便极力阻止。李白却天真地认为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不顾妻子阻拦,执意前往。“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临行前还不忘调侃夫人:倘若我做了大官回来,你该不会像苏秦的妻子一样,看到我这个庸俗的苏秦不理不睬吧?

永王后来果然被判定为谋反,兵败被杀。李白则因军中写下的《永王东巡歌·其十一》惹来滔天大祸,以“附逆罪”被打入大牢,关进浔阳(九江)监狱。牢狱生活给李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浔阳狱中他写了大量抒发愤懑、申诉冤屈的作品,如《万愤词投魏郎中》《狱中上崔相涣》等。

此刻的宗瑛,只能全力营救丈夫,倾尽家财,用尽关系。最终李白由死刑改为流放夜郎。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因关中大旱,朝廷大赦天下,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被赦免的当日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返回途中以《早发白帝城》记录了重获自由的狂喜:“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依旧是那个少年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李白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上庐山。由于宗夫人决意要留在庐山随李腾空隐居学道,李白没有挽留。为此写下了最后一首赠内诗:“......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宗夫人是一个表里如一的道教徒,而李白,虽有着道教徒的风度,内心却固守着儒家信仰。这就注定了他们最终会一别两宽。从此,李白的诗中再未出现宗夫人的踪影。

在向庐山做最后告别时,李白再次写出了千古绝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走遍千山万水之后,他不由得发自肺腑地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

762年,李白病重,作《临终歌》,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自喻壮志未酬。同年,在安徽当涂孤独离世。

李白去了,他的诗歌永在,他的豪放永在,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面前再多艰险,他也从不退却,留给庐山的,依旧是最初的那张脸。(完)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