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九江丨走湖

10:31 浔阳晚报 阅读 30808

走湖

□ 王朝霞

  浔城有两个内陆湖,一个叫“甘棠湖”,一个名为“南门湖”,如城市明亮的眼睛,守望着家乡一草一木、那年那人。

  湖景四时不同,人在湖边走,画在眼底游,美到怀疑人生。又常听人提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西湖比作西子,那他一定是没来过九江,没到美丽的两湖吹吹浔城的风。又有歌声传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般天籁之音,佛系而真实,只有浔城和她的两湖才有吧。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

  “走湖”是我们九江人对于散步或锻炼体魄的一种昵称,清晨,除了太阳起得早,也许就是起来早锻炼的人们了,或练八段锦、或跳广场舞、打羽毛球的、跑步的……各式各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方式沿湖散落;再就是学生和接送人流,他们是无心欣赏风景的。

  我家住在九龙广场附近,所以,我的基本路线是沿着甘棠湖绕一个圈,而以小坝为中轴,那边叫“南门湖”。

  且讲讲这边的甘棠湖吧:现在的九龙广场这个位置老九江称呼为“新桥头”。好吧,我从新桥头出发,明珠广场的微缩景观就是早先“老桥头”的模样,边走边欣赏风景,适合放松心情,把自己调整成放空的状态,有时听听让自己有感觉的歌曲,有时又想着快步走或慢跑起来,想着“九马”这等赛事怎可袖手旁观而无资本参与?听说一个赛事燃起一座城,还听说运动产生的多巴胺使人快乐。我都想要。

  一路走,一路这么想着,不觉到了甘棠公园,甘棠公园是浔城最具年代感的人民公园,记得我小时候是需要门票进入的。现在已经全面开放,出入自由,偌大的场地供人玩耍和休闲、穿行和锻炼,现在被政府修缮一新,铺就了标准步道,栽植了名花异草,就连琥珀山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名人堂也做了维修维护增设和删减,使市民更加心旷神怡,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不忘前世之师。

  快步走,不知不觉得走出了甘棠公园的后门,进入眼帘的是飞檐黛瓦,红墙古朴,这是一座庙宇——娘娘庙,已存在了许多许多年,我至今心存禁忌,走过时从不敢大口出气,低头只顾走路,说嗫嚅也不算过分,姑且算作神秘的敬畏感吧。小坝的路上风景多,著名的梧桐大道怎就忽略了!陪伴了这座城和“这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许多年,不得不提,秋日梧桐树高大笔直,叶落自有诗意,美如童话世界,索性现在已成为网红打卡点,你来过,就知道有多美!

  慢跑起来,夏天晚上的小坝也是不得不提的风景,喧闹得想要把整个湖水搅到沸腾,与炎热的天气交相辉映。晚间散步至此才是市民消夏纳凉的好去处,湖两侧很多年轻人拿着麦组个乐队边弹边唱,个性时尚也很拉风,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也会有些驻足围观用心的听众,大多数又随着人流流动着,习惯与创新同在、历史与新潮并存。

  下了思贤桥就可以看到半月亭了,思贤桥是为了纪念谁而造?查下百度略知。还是紧跟着我的步伐看看白雪皑皑的半月亭吧,曲径通幽,临湖阅读只有此处,这使我想起庐山如琴湖上的那座宝亭。可有一比,烟波浩渺,空寂清爽,如诗如画,可临摹、可静心、可随想、可与凡尘脱离一小会儿。

  依旧,冬日的暖阳照着湖面,泛着粼粼波光,也照在烟水亭众多老人的身上,暖洋洋,惬意自在,这里晒着九江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打牌、跳舞、唱戏,也可三五结对聊天、下棋、拉二胡。

  又是一年春三月,我与甘棠湖相互靠近,相互欣赏着,它不走向我,我便走向它。岸堤的垂柳轻吐芳蕊,有些绿意需要些时日才能盎然;湖面清幽了许多,也许是“两湖治理”的效果,也许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本来面目。

  “走湖”激发了这个城市的人们锻炼身体的热情,深厚的人文环境让这个城市的人们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为我是这座城市市民而骄傲。来吧,今日我们一起结伴走湖,好吗?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