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健康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当发现宝宝大便带血时,许多家长都会陷入极度的焦虑与担忧之中。实际上,在众多可能引发这一症状的原因里,牛奶蛋白过敏是较为常见的因素。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幕后黑手”。
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是宝宝的免疫系统误将牛奶中的蛋白质识别为有害“异物”,从而发起一系列免疫反应。据文献报道,国内婴幼儿发生率为0.83%-3.5%,多发生在2岁以内,尤其是1岁以下的宝宝。
牛奶蛋白过敏为何会导致大便带血
宝宝稚嫩的肠道黏膜本是一道保护屏障,但当牛奶蛋白进入肠道,免疫系统启动攻击后,肠道黏膜受到损伤使黏膜细胞之间出现缝隙,血液便从这些受损的部位渗出,混入大便之中,最终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大便带血情况。血液可能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常伴有黏液。
除了大便带血还有这些症状要警惕
1.皮肤表现:宝宝的小脸蛋、身体其他部位可能会出现湿疹、荨麻疹。湿疹常常表现为皮肤干燥、发红,有小疹子,严重时还会有渗出、结痂,宝宝常因瘙痒而烦躁不安、哭闹,影响睡眠。
2.胃肠道症状:除大便带血外,宝宝可能有频繁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稀烂;吃奶后容易吐奶,严重时呈喷射状;小肚子也常常因为肠道积气变得鼓鼓的,会因腹痛蜷缩身体、哭闹不止。
3.呼吸道症状:一些宝宝可能会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尤其在夜间或运动后加重;还可能伴有流涕、打喷嚏等类似感冒症状,但持续时间较长,吃感冒药也不见好,少数严重的宝宝甚至会喘息,呼吸时能听到明显的哮鸣音。
如何判断是不是牛奶蛋白过敏
1.观察症状:如果宝宝在摄入牛奶或含牛奶制品后,短时间内出现上述多种症状,尤其是大便带血合并皮肤、呼吸道症状时,家长要高度怀疑牛奶蛋白过敏。但这些症状并非牛奶蛋白过敏所特有,像肠道感染、肛裂等也可能导致大便带血,所以需要仔细甄别。
2.饮食回避-激发试验:这是诊断的重要手段。在医生指导下,先让宝宝避开所有含牛奶蛋白的食物,观察症状是否减轻。若症状明显缓解,再重新引入牛奶蛋白,如果症状再次出现,那基本就能确定是牛奶蛋白过敏了。这个试验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既能保证结果准确,又能确保宝宝营养跟上。
3.过敏原检测:通过血液检测特异性IgE抗体或皮肤点刺试验可以辅助诊断。但要注意,检测结果只能参考,不能完全确诊。因为有些宝宝属于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这类过敏检测时可能显示阴性,即便检测正常,也不能排除过敏可能。
牛奶蛋白过敏了怎么办
1.调整饮食:回避牛奶蛋白是关键。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严格忌口,牛奶、奶油蛋糕等含奶食物一律不能吃,同时保证自身营养均衡。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需在医生指导下换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深度水解奶粉把牛奶蛋白分解成小分子,降低了致敏性;氨基酸配方奶粉则完全由游离氨基酸组成,没有致敏原,适合过敏严重的宝宝。一般回避至少6个月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重新引入牛奶蛋白。
2.日常护理:有皮肤症状的宝宝,要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用温和的婴儿护肤品,洗澡水温别太高,时间别太长,衣物选纯棉柔软的,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添加辅食:当宝宝到了添加辅食的阶段(一般为4-6个月),先添加含铁米粉、蔬菜等,逐步过渡到肉类食物、鸡蛋、海产品等,单一添加,引入新食物时需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止。氨基酸配方乳喂养6-12个月,此期内不添加含有牛奶蛋白辅食。在辅食添加过程中一旦出现严重的呕吐、皮疹、反应不佳等表现需及时就医。准备添加含牛奶蛋白辅食前需进行专科就诊和评估。每月监测长磅情况,如有长磅不良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宝宝大便带血是一个需要家长重视的信号,当怀疑是牛奶蛋白过敏所致时,不要惊慌,及时带宝宝就医,通过科学的诊断和合理的干预,大多数宝宝都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健康成长。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