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鸦雀山
■ 陈湘生/文 本报记者 李涛渊/摄
1938年6月23日,日军空军开始对赣北马当、彭泽、湖口、九江城区、德安及附近城镇进行狂轰滥炸。6月26日,马当失陷,日军溯江而上,逼近九江。7月5日,日军攻陷湖口,23日日军一部在九江东南姑塘登陆。25日清晨,日军步兵在28艘军舰、70架飞机的配合下,向九江城区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勇阻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下午,九江失守。
本文记述自日军姑塘登陆到九江失守期间,中国军队陆军预备第二师(以下简称预二师)在笔者祖父陈明仁将军的带领下,从姑塘至南浔线区域,阻击登陆日军西进的战斗过程。
保安团拼凑而成的预备师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贵州保安第一、二团为基础,加上新兵壮丁,组成了万余人的预二师,准备开赴抗日前线。预二师师长冯剑飞、副师长陈泰运均是贵州籍黄埔一期毕业生,参谋长戴坚毕业于陆军大学十三期。下辖第五、六、七、八4个团,团长分别是王伯勋、张学圣、王崇谨和朱中孙。1937年初秋,预二师奉命空手徒步,由湘黔公路赶赴湖北咸宁,接收武器装备来组建部队。蒋介石对冯剑飞任预二师师长不满意,一直在琢磨换人。他在1938年2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调黄祖壎为第二预备师长……”在3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调百〇三师长戴之奇与冯剑飞对调。”
1938年6月,预二师到达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附近的郑家驿时,蒋介石叫预二师的团以上干部去见面。蒋问冯剑飞带预二师上前线信心如何?冯答道:“报告校长,是新编部队,把握性不大。”蒋介石说:“无把握,你给我走开,让陈明仁来干。”第二天陈明仁接任师长。此前,陈明仁在陆军大学深造三年,时任军政部中将部附、点验主任。
陈明仁出生于1903年4月,是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政府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长官,湖南省绥靖总司令,兵团司令官,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与程潜将军在湖南起义后,历任新中国的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湖南临时省政府主席、湖南军区副司令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团司令员、军长等职,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获颁一级解放勋章。
陈明仁上任后,即将步兵第七团团长王崇谨调任参谋处主任,另派他的陆军大学十三期同学林森木任团长。时任预二师军需处少尉书记的王伦回忆道:“师长冯剑飞另调工作,由湖南醴陵人陈明仁将军接任。陈是少壮派军人,为人精干,平时总是穿着黄布中山服,短裤,腰皮带斜挂一支左轮手枪,青布鞋,精神抖擞,令人敬畏。”
预二师到达咸宁接收武器装备后,即开赴江西,参加九江战役。预二师战斗素养低,陈明仁分别对五团和七团官佐训话,并令各官佐辨识北极星,各团仅一人知道。陈明仁在自传中写道:“由于自己知道部队本身太不健全,而作战任务终将加上,所以,一到九江,便加紧训练,在敌机不断空袭之下日夜不停地训练……我自己在晚上训练营以上干部,天亮前训练排连干部,白天便由干部训练士兵。一星期后,部队大有进步,作战才有了点把握。”
大战在即,预二师参谋处主任王崇谨、中校参谋李迨、副官处主任姚刚畏战弃职潜逃。陈明仁痛斥:“中国有此类军人,无怪国家受欺侮,殊属痛心之至。”
违抗命令死守鸦雀山
九江战役中,守卫在九江东南方、鄱阳湖西岸的中国部队是张发奎第二兵团的李汉魂第二十九军团,其下属王敬久第二十五军、李玉堂第八军、李汉魂(兼)第六十四军。其中李玉堂第八军下属赵锡田第三师、陈明仁预二师、汪之斌第十五师、赵定昌预备第十一师。预备第十一师即姑塘守备队,被登陆的日军首先击败溃散。
日军波田支队的支队长由波田重一少将担任,规模相当于一个旅团,也称“台湾旅团”。日军占领台湾后,为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日抗争运动,留下退役军人和警备军现役军人合编成立了台湾守备队,另设台湾军司令一职管理台湾守备队。台湾军成立后,下辖台湾步兵第一联队,台湾步兵第二联队,台湾山炮兵联队、基隆、马公重炮兵联队,台湾高射炮队等,总兵力为1.4万余人。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为增强上海的日军作战能力,日军派出更能适应中国南方夏季湿热气候的台湾军。该军以台湾步兵第一联队、第二联队和台湾山炮兵2个中队组建成支队,由台湾守备司令重藤千秋少将担任支队长,被命名为“重藤支队”。1938年,支队划归日军华中派遣军,支队长改由波田重一少将担任,被称为“波田支队”。其士兵与参与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日军第6师团一样,由日本九州兵组成,战斗力强悍,被称为“陆上鱼 雷”。他们十分凶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938年7月23日,波田支队姑塘偷袭登陆得手,次日迅速击败沿鄱阳湖西岸布防的中国守军,欲急速西进,控制中国守军南撤的九(江)莲(花山)公路及西撤的九(江)瑞(昌)公路,形成包围局面。鸦雀山位于庐山东北端余脉,北控九江和长江,东控鄱阳湖,距姑塘镇约10公里,扼于东西走向的姑塘至九莲公路的大道北侧,大道的南侧则为蔡家垅山头。这里是阻挡日军西进的最后一道防线,敌我双方定要在此殊死一搏。固守此阵地的正是预二师。
7月23日,陈明仁给妻子写信立下遗嘱,他在日记中写道:“午后二时接军团部电告,始知姑塘已于昨晚失守。三时由五团派兵一营,前往汤家坂一带收容预备第十一师的散兵。五时写信给香如,告知此次固守九江之意义,万一不能成功,即当成仁。故今后能否再见面,就看我俩命运如何。”
7月24日12时30分,第29军团命令预二师占领鸦雀山阵地。这个部署马上被军委会质疑,因为蒋介石与何应钦都知道这个师的实力,在得到报告之后,蒋介石手令第八军抽出预二师:“第二预备师似尚不能作战,可先调到后方适当地点整训,以为将来作战之用。”
7月25日清晨5时,蒋介石命令预二师撤往后方的电报到了陈明仁手中。一小时后,陈明仁又接到第廿九军团命令预二师抗击登陆姑塘日军的命令:“固守蔡家垅、鸦雀山、冯家迆东高地之线。”根据先来后到、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此时预二师完全可以撤离火线,不参加战斗。但陈明仁深深明白,这一战不能退。他选择执行第廿九军团的命令,死守鸦雀山。
肉搏8小时的殊死战斗
时任预二师六团三连副连长、代连长的薛裕光在回忆中写道:“1938年7月23日当夜,师部电话通知各团、营、连长随师长、参谋长,24日拂晓,驰抵距九江20华里的鸦雀山,视察阵地。那阵地虽事先由工兵构筑有掩蔽部和交通壕,但许多地方都需要整修和加固。视察完毕,参谋长分配各部队防御阵地后,电话命令驻九江我师各团副团长立即率部队急行军进入预定阵地,修补工事,阻止日军攻击九江。营长杨家骥派我任三连副连长,我连守卫502高地。25日刚破晓,9架敌机连续对我军阵地轮番轰炸,直到黄昏。紧接着,敌炮群又对我阵地进行连续炮击。日军步兵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发动全线进攻,遵照师部命令,等敌步兵到达前沿阵地200米时,我军全线以猛烈的炮火还击,将敌人一片一片地打翻在地,并对突入我阵地的日军进行反冲锋。”
《陈明仁将军年谱》中记载了这一场战斗的详细过程。
1938年7月25日5时,蒋介石电令第八军军长李玉堂转陈明仁,命预备第二师将防务移交给第三师所属步兵第十五团后开赴瑞昌整训。延至正午尚无接防部队到达。
7时10分,鸦雀山东北,第七团第二营即与敌接触,战事极为激烈。
10时,友军第三师阵地与日军发生激战,陈明仁判断第二十九军团反攻未能成功,决定坚守阵地。
11时,日军台湾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佐藤要)、第二大队(大队长石川明)由廖家畈方向对鸦雀山阵地发起进攻,与预备第二师发生激战。陈明仁命步兵第五团坚守阵地,步兵第七团驰援第三师步兵第十五团,步兵第六团抽调一个营扼守莲溪墓山峠。战至14时,将日军击退,击毙日军台湾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附石桥春一中尉。
16时,日军波田支队主力越过九(江)星(子)公路。
17时,九江方向枪炮声密集,陈明仁判断日军在九江市登陆,将协同姑塘登陆日军,他决定率部作战。在原阵地固守,使九江方面友军作战容易并掩护九莲公路的交通。
18时,第七团的侧翼友军第三师及第十五师之一部经过该团阵地后撤,使该团阵地突出,受敌三面攻击。
19时,陈明仁接第八军军长李玉堂电话再次命令,着手准备撤退。
20时30分,第二十九军团军团长李汉魂,下达关于各部转进时间路线及到达地点与警备区域的命令,其中预备第2师“应即开箬溪构筑工事”。
21时30分,陈明仁下达撤退命令,“一、师于22时开始向沙河转进,第一目标在沙河,第二目标为狮子山南北之线;二、第五团以一部留置鸦雀山,掩护撤退之行动。主力经徐庄入濂溪路,经和尚坟,向沙河背进;三、第六团留置一部于莲溪墓东侧高地,余部经徐庄、瞿庄、887高地,向沙河背进;四、师部直属部队及第七团经十里铺、杨家岭,向沙河背进。”
23时30分,陈明仁率师直部队通过十里铺,并继续向西转移。
关于预二师当日的战斗,陈明仁在日记中也有记载:“奉命将防务交与第三师之十五团接替后,本师即向瑞昌整训。7时设指挥所于上八里坡森林中。延至正午尚无接防部队到达,而敌即向该线攻击前进,幸各官兵尚能站稳脚跟,毫无变动。此次作战,以第五团为佳。六团不沉着,未接触前即将预备队使用完毕,时望友军与之靠拢,有依赖性也。七团一经接触,即有混乱情形,成绩甚坏。午后9时奉令全线撤退,向沙河转进,因九江已失故也。本师10时30分开始撤退,12时撤警戒部队,分途向沙河以西地区转进。师部11时离许庄。过十里铺时,预备第九师由九江撤退,阵形纷乱。七团已先我过十里铺,返回原驻地矣,虽原有于黄昏后撤向瑞昌之命令,然在此情况之下(五团、六团仍与敌对峙中,该团任务闻已交三师十五团接收),总得请示为要。团长处置欠妥,后当注意。”
王伦还记得当时第五团团长王伯勋率全团官兵,配合第九预备师三十二团与敌人肉搏8小时的壮烈一幕。六团团长张学圣曾跟王伦说:“在日军优势武器的情况下,我们与之反复冲击搏斗,一来一往,战斗十分激烈,来不及上子弹,就用肉搏方式,双方均有伤亡。大家坚持战斗了五六个小时,血流成河,才奉命收兵的。”可惜当时的王伦因四肢疼痛,难于工作,只能请长假返筑。“为此,陈明仁师长给了我50元路费,让我安全回到贵阳。”王伦回忆道:“陈明仁将军运筹帷幄,指挥得当,深受全师官兵敬重。他生活俭朴,与士兵同甘共苦,处处关心官兵的生活。”因此,官兵上下一心,敢于冲锋。
薛裕光在回忆中说:“这一仗,连长负重伤,士兵伤亡30多人。营长杨家骥命令我代理连长。师长发来慰问电话:‘全团官兵们,我们以劣势装备战胜了武器精良、用陆空联合进攻的敌人,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守住了阵地,望大家坚持到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这个慰问电话让我们全体官兵振奋不已。就在发生反冲锋的当晚,我师接到战区指挥部的命令,向九江十里铺转移。大家疲惫不堪,撤退途中,有的官兵竟倒地不起。经过十多天时间,才陆续收容抵达岳阳。由于我们坚守鸦雀山,为南浔线第三战区的准备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一役牺牲者中,绝大部分是我们贵州健儿。最后我还要说:抗日战争中,我们贵州子弟同全国人民一样,作了很大牺牲,也作了很大贡献,编写抗日战争史的历史学家们,请不要忘记这一笔。”
预二师一仗闻名天下
8月1日,陈明仁致电蒋介石,报告预二师九江战役损失情况:“此次会战伤亡及生死不明官佐78员,士兵1771名,武器损失轻机枪18挺,步枪477支,弹药消耗约二分之一,并损坏15瓦特及5瓦特无线电机各一具。瑞昌第2预备师师长陈明仁叩。”
陈明仁在自传里写道:“当敌人在九江发起进攻时,蒋介石特别电告张发奎预二师不能参战,李汉魂还是命令我师参加了战斗,并未遵照蒋介石的指示。但是九江会战的结果,是八个师都被打垮了,只有我这个预二师,非但未打垮,而且完成了任务。当时蒋介石、何应钦都嘉奖我这个部队。”
2017年,笔者从外地专程赶到鸦雀山寻访旧战场。鸦雀山虽不高,但南北方向的山脉较长。当年,预二师的第五、六、七团从南至北,奉命在鸦雀山东侧山麓掘壕固守。战斗打响后,北端的第七团奉命与第三师第十五团协同作战,南端的第五、六团并肩战斗,共同抗击西进日寇。九江鸦雀山战斗是预二师参加抗日战争的首战。战斗过程仅一天,虽然损失惨重,但战士们拼尽全力,达成了任务,最后成建制撤退。对于这支由黔军几个保安团组建的弱旅来说,这场战斗确实极为不易。
从此,闻名遐迩的预二师逐步成长壮大,培养输送出了王伯勋(1944年攻克松山的第八军第八十二师师长)、洪行(第六军新三十九师师长,任上殉职于1944年滇西反攻前线)、戴坚(远征军荣誉二师师长,1945年8月受命担任驻日占领军指挥官)、吕旃蒙(三十一军参谋长,任上牺牲于1944年桂林保卫战)等一批抗日名将。部队则历经湘中要地警备、长江沿江防守、桂南会战、川南护路、昆明守备、中枢警卫、滇西游击、腾冲攻坚、芒(市)遮(放)畹(町)追击,驱敌出国门,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抗战劲旅。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