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盛福
以前,有人问我的家乡在哪,我回答是千年古邑彭泽,还会补充介绍,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还乡的小县,也是狄仁杰纵囚回家过年的地方。如今,若再有人问起,我一定会自豪地说,我的家乡是“中国梅花鹿之乡”。近几年,梅花鹿在央媒新闻中频繁亮相,使彭泽在全国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梅花鹿已然成为彭泽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我出生在保护区四大保护站之一的东升镇,从小就听闻桃红山上有梅花鹿。那时候没有电视、手机,难以想象梅花鹿的模样,于是,梅花鹿经常在我的梦里飞山越涧。桃红山上多斑茅,几乎每年岁末,当地百姓祭祖时都会引发桃红山的山火。火势迅猛,隔着几里地都能看见浓烟升腾。每当此时,我总忍不住担心梅花鹿。
上学后,老师告诉我们桃红山建立了保护区。从此,我知道了梅花鹿是保护动物。巧的是,我教书的第一站黄花镇,也是护鹿区四个保护站之一。我也像我的老师一样,把美丽的梅花鹿绘进了学生们的心里。许多次,我带领学生从杨梅山水库后沿着石岩攀上桃红岭,去春游,去看映山红,去采茶……我们满心期待能有幸遇见梅花鹿。可茫茫桃红岭,梅花鹿宛如一群隐士,谁知道它们藏身何处呢?我们每一次都“寻隐者不遇”。好在热心的护鹿人为我们播放了监控拍摄到的梅花鹿活动画面,多少缓解了我们对梅花鹿的思慕之情。屏幕中,梅花鹿款步而来,如同身披斑驳的雪花,又似从落英缤纷的梅花丛中走向镜头,那么机敏、轻灵,超凡脱俗。那份灵秀之姿,当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
今天我又站在桃红岭上,俯瞰山谷,泡桐树花与油桐树花一簇簇俯仰生姿,紫藤萝与映山红一丛丛相互映衬。眺望着监测站对面的猫鹰窝山峰,我不禁猜想,梅花鹿是不是正在山的那边自由自在地嬉戏?行至竹林深处,掬一捧清冽的龙井泉,我又突发奇想:这甘洌的泉水,是否也曾润泽过鹿儿的唇吻?
据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于1981年3月建立,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是我国梅花鹿(华南亚种)最大的集中分布区,也是全国唯一以梅花鹿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数据显示,野生梅花鹿种群数量由建立保护区时的不足60头,增长到如今的600余头,成功摆脱了濒危灭绝的困境。听完介绍,我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草原有雄鹰,巴蜀有大熊猫,青藏高原有藏羚羊。它们生活在广袤的天地间,家园大多以经纬线来标注,梅花鹿之乡却有一个具体而准确的名字——彭泽。梅花鹿缘何钟情于我的家乡?难道真的如传说所言,是东晋大将军陶侃把皇帝赐给他的一对梅花鹿在桃红岭上放归了自然?或许正如王勃所叹,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难怪800多年前,王十朋盛赞“青山好处惟彭泽”。
随着梅花鹿数量的增加,它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它们像调皮的孩子一样,经常闯入附近村子的庄稼地里偷吃。护鹿人就像孩子闯祸后,跟在后面补偿村民们的损失。一天傍晚,一只梅花鹿居然跑到环城路上“散步”。斜阳晚照,仙鹿悠然,这真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这么说来,梅花鹿说不定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红花绿草丛中,与我们为比邻。微风拂过,空气中氤氲着阵阵花香,还有一丝甜味,这种感觉美妙极了。
保护区成立至今已40余年,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背后,不知有多少人默默奉献了汗水与青春。我们要向护鹿人致敬。他们选择了护鹿,就是选择寂寞,选择了远离繁华的都市生活。第一代护鹿人已经退休了,他们把四十载美好年华留在护鹿路上。第二代护鹿人正坚定地踏着前辈的足迹,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地监测巡护,宣教、防火。可喜的是,在一群黑黢黢的护鹿人中,我们发现了几张00后青春的面庞。
下山前,我郑重地与几位护鹿人握手致敬。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