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品读)一曲深沉而辽阔的田园牧歌——评段蓉萍散文集《在菜籽沟醒来》

4月25日 19时 阅读 31429

image.png

一曲深沉而辽阔的田园牧歌

——评段蓉萍散文集《在菜籽沟醒来》

■ 张雄文

新疆作家段蓉萍与我是毛泽东文学院的同学,为人赤诚好义,笔下文字也灵动细腻,令我十分钦服。收到她的新书《在菜籽沟醒来》,我常抚简篇,不忍释卷。新书以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菜籽沟村,以及博乐、伊犁、和田、塔什库尔干、岳普湖、阿克苏、哈密等地为地理坐标,以个体生命经验为叙事线索,构建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新疆乡土图景。这部被纳入“这里是新疆”丛书的作品,既是对传统农耕文明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新时代乡村变迁的敏锐观察。全书通过27篇散文、25万字的体量,以白描与诗性交融的笔触,将新疆的自然风物、人文历史与普通人的生命轨迹编织成一曲深沉而辽阔的田园牧歌。

这部散文集可说是乡土中国的微观史志。其中的菜籽沟村,作为天山褶皱中的旱作村落,承载着明末清初陕甘移民的文化基因。段蓉萍以田野调查般的严谨,记录了刘存德、苏艳芳等村民的生存智慧:从“二牛抬杠”到机械化播种的农业变革,从木匠手艺的传承到旱田景观的创造,这些细节构成了一部鲜活的农耕文明活态史。书中对干打垒土墙、砖基土坯墙、砖包土坯墙、拔廊房等的描摹与对旱田耕作的描述,犹如精细的田野笔记,展现出作者对乡土文化肌理的深刻剖析。

段蓉萍将镜头对准“沉默的大多数”:81岁的刘存德从羊倌蜕变为木匠,80岁的苏艳芳用一生诠释“苦了一堆肉疙瘩”的母性坚韧,哈萨克族少女阿尔那西在传统牧业与现代生活的夹缝中成长。这些人物没有宏大叙事中的英雄光环,却在日常劳作中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譬如,刘存德自学木匠技艺,“三个长两个短该知道的”朴素经验论,暗含民间匠人对几何美学的直觉把握;苏艳芳将糖块咬碎分给六个孩子,每人一小块的场景,更是将物资匮乏时代的母爱推向极致。

书中突破了单一民族叙事的局限,呈现汉、哈萨克、维吾尔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图景。譬如阿尔那西家的野葱羊肉饺子、夏里恒·别克家的肚包肉制作仪式、玉西布早河畔的哈萨克婚礼,这些细节既是对民族饮食美学的礼赞,也隐喻着文化基因的流动与重构。作者尤其擅长捕捉跨文化对话的微妙瞬间:当汉族女作家与哈萨克少女共同采摘野蔷薇、在《黑走马》旋律中一同跳舞时,语言隔阂被肢体动作与自然馈赠消解,展现出边疆地区特有的文化包容性。

段蓉萍的语言呈现一种白描与诗性的双重变奏。她继承了古典散文的“白描传统”,以简净克制的语言勾勒出乡村生活的本真状态。她写麦田:“麦子已发黄,麦秆很脆,若踩倒就再直不起腰了”;写牧草:“像吃得饱睡得香的孩子,经过一个夏天的疯长,站在它们身边只露出一颗脑袋”。这些画面没有繁复的修辞,却以精准的物象选择与节奏控制,让读者触摸到土地的呼吸。尤其对牧民挥动钐镰割草的弧线,作者用铁锨抛掷沙子等劳动场景的刻画,将体力劳动升华为美学仪式。

在纪实性书写之外,作者大量运用诗性隐喻,赋予乡土经验以哲学深度。她将热炕喻为“故事的摇篮”,将霞光喻为“酿好的红酒”,沙河卵石上的纹路被看作“黄河”,玉西布早的涓涓流水被视为“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这种隐喻不是简单的修辞游戏,而是试图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搭建桥梁:当刘存德感叹“人一辈子就跟刮了一场风一样”,个体的生命史便与新疆大地的风沙史产生了互文。

书中对方言土语的运用也堪称典范。“henzi”(杏子)、“包尔萨克”(油果子)等词汇的穿插,既保留了地域语言的原生魅力,又通过注释或上下文语境消解了阅读障碍。而在《蹚水的女人》《沙河记忆》等篇章中,方言节奏与书面语语法形成独特张力,如同河水冲刷卵石,在粗粝与圆润之间找到平衡。

这部散文集还饱含乡愁的复调书写。段蓉萍的乡愁书写具有双重维度:既有对沙河筛沙、热炕听故事等自身童年时光的个体追溯,也有对移民史和新疆开发史的集体重构。当她将爷爷的旱田耕作与刘存德的木匠生涯并置,个人家族史便汇入新疆开发史的宏大河流。这种“小我”与“大我”的叠合,使乡愁超越了个体感伤,成为文化认同的基石。

书中贯穿着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作者对骆驼“只将蒿草最健壮的部分卷入口中,不连根拔草”的观察、钻石汗蹚水清理河道垃圾的坚持,甚至对河乌捕食姿态的诗意描摹,都暗含生命共同体的伦理诉求。

总之,段蓉萍的写作,如同她笔下反复出现的“蹚水”意象——既需要贴着地面行走的谦卑,也需要仰望星空的超越性思考。《在菜籽沟醒来》一书最终抵达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新疆村落,更是所有现代人共同的精神原乡。在那里,深沉而辽阔的田园牧歌深情唱响:热炕的温度抵御着工业文明的寒冷,旱田的麦浪抚平了都市焦虑的褶皱,而一条河的流淌声,让迷失的灵魂找到归途……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