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拾遗)牯岭老镜头中的网球旧事

4月5日 16时 阅读 31313

image.png

牯岭老镜头中的网球旧事

■ 李 震

网球与高尔夫球、保龄球和桌球一起被称为四大绅士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2世纪至13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传教士们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后来逐渐成为法国宫廷里的一种娱乐活动。到了16世纪,法国民间开始效仿这种游戏,并盛行于各大城市中。但是民间的网球活动很快被法国国王下令禁止,规定网球只能是宫廷贵族特权游戏。

网球作为一项大众体育运动始于1873年的英国,英军少校沃尔特·克洛普顿·温菲尔德将早期的网球打法加以改进,形成了一种体育活动,取名为“草地网球”。在他的努力下,网球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最终成为广受西方人喜爱的体育项目。

1885年,网球被西方传教士们带到了中国,并首先在上海的教会学校中流行起来,如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等,之后逐步传播至苏州、南京、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如苏州东吴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广东岭南大学、北京燕京大学等都开展了网球运动。1910年,网球作为比赛项目成为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全运会(全国学界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网球仍然只是一项“贵族运动”,参与者除了学校师生外,多为在华外国人和上层人士,属于大都市中上流社会休闲娱乐和交际活动的一种时髦方式。

庐山牯岭作为历史悠久的避暑胜地,网球运动流行的历史几乎是与全国的大都市同步的。据1899年出版的英文专著《牯岭的故事》:当时牯岭的“公园也已经布置和种植,并准备了几块网球草坪。”该书作者为英国人李德立,是牯岭避暑疗养地的开创者。1895年,他通过《牯牛岭案件解决协议条款》,简称“十二条”获得了庐山长冲一带土地的永租权,并成立牯岭公司,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随后将土地划片出售。牯岭从1896年开始规划、设计和建设,到1927年完成,历时30余年,基本形成了今天庐山牯岭镇的规模和格局,一座山林城市出现在了庐山北端。1899年,牯岭市政议会即董事会成立,这是牯岭业主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通过《牯岭避暑地约法》管理牯岭的一切事务,李德立是首任董事会主席。

李德立的记述说明网球场的设立从牯岭开始规划时就已经列入其中了。由此也不难看出,牯岭是20世纪初中国最时尚的一座山林城市。

小山丘网球场位于牯岭51号地块上,属于李德立的私人地界。51号地块地处牯牛岭南端的高地上,面对长冲河,风景绝佳,李德立管它叫小圆丘。1898年,他在这里为自己建了一栋一层的别墅。房子坐东朝西,四面墙中有三面是以窗代墙,采光极好。由此推断,小山丘网球场应当是李德立为自己建的私人网球场,建造时间应在1899年至1903年之间,这是庐山目前所知最早的网球场。该网球场为沙土地,四周有石墙围筑,并用长竹竿挂渔网作挡网。球场一角还有一座石砌的亭子,可作休息的场所,有石阶直通山头上的别墅。如今网球场已不复存在,庐山管理局在原址附近建起了拥有两片标准球场的庐山网球馆。

据史料记载,20世纪初的牯岭,不仅网球场所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已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1921年,位于汉口的英国基督教伦敦圣教书会总部干事窦乐安,策划出版了一本英文专著《历史性的庐山》,书中对牯岭的体育设施有详尽的介绍:“牯岭的娱乐设施是无与伦比的”,“体育活动的一个大的领域是15个公众的网球场”。

1929年,由文明书局出版、戴昌藻编著的《庐山导游》里介绍,牯岭的网球场又有增加:公共设施“又有美国学校、英国学校各一,网球场十八处,浴池二。”新增网球场中有一处位于胡金芳旅店与云天饭店之间,是由上年刚刚成立的庐山董事会集资修建的。庐山董事会前身是早年间庐山中国居民自发组织的自治会,1928年经江西省国民政府批准备案改组为庐山董事会,成为涵盖了所有中外居民的自治组织。1929年,鉴于牯岭中国居民区没有体育设施的状况,庐山董事会董事邓青山医生发起募捐,修建了中国人自己的游泳池和网球场,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邓青山时任牯岭中华普仁医院的医生,该院是当时牯岭最负盛名的结核病专科医院,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邓青山医生本人也以医术好又热心公益,深受庐山居民爱戴。

截至1930年,牯岭的网球场所已经遍布于八福山、草地坡、吼虎岭、芦林、长冲和窑窪等各个中外居民区。

美籍华人朱维亮先生当年只有7岁,他随父亲一同在牯岭避暑。他在《父亲朱培德在庐山》一文中介绍,1929年夏天,朱培德在牯岭租下八福山顶端路尽处的一幢房屋避暑。房前谷边建有七八座公共网球场,打球的多是外国青年。仅八福山网球场就有七八片场地,这样规模的网球场,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

牯岭网球场所的经营已和我们今天常见的对外经营的网球俱乐部无异。这从1933年《江西省政府公报》72期所载“江西省庐山管理局网球场管理规则”可以窥见一斑。规则规定网球场的收费标准分年费和按次收费两种,其中每次收费标准是价银2角钱∕1.5小时。

据《庐山志》记载,在1930年以前牯岭已经开征了网球捐。据1930年九江财政局与庐山管理局会同拟定的财政计划书,在“常年收入简表”中,列有“网球捐”,共计有150元,而整个庐山的总收入为40400元,也就是说“网球捐”收入占了财政总收入的3.7‰。这表明时尚的网球运动在当年的庐山已经是一项成熟的产业,到庐山打网球已经被作为庐山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那个年代,网球即使是在上海、南京、武汉也是一项时尚的运动。

在牯岭打网球的名人很多,但是留下影像的却不多见,“张学良在牯岭网球场上”是目前能见到的珍贵老镜头。1934年8月29日,张学良从武汉赴庐山避暑,下榻于庐山“莲花山庄”别墅。随行的摄影师过志杰拍下了这张影像。

张学良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1936年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共同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统一战线。

民国时期喜爱网球的名人很多,张学良算得上是超级网球迷。他16岁就开始学打网球,在奉天时经常参加当地基督教青年会组织的比赛,自己也曾经举办过一年一度的“汉卿杯”网球赛。当年在德国学习航空驾驶时,张学良经常在航校的网球比赛中榜上有名。他甚至给自己配有网球秘书。开国上将吕正操曾经做过张学良的侍卫副官。在张学良的带动下,网球成为吕正操的终身爱好,90岁了还坚持打网球。在长达数十年的软禁生活中,张学良也未停止过打网球。他与赵一荻经常早上打网球,既锻炼身体,又排忧解愁。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