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与叶子的缠绵
■ 曹淑华
坐在我面前的她,黑色的长发随意在脑后挽了一个松松的髻,额前几绺细碎刘海,一身复古的装扮,竖领上的盘扣,亚麻素色长裙,却衬得一张脸分外明艳。
不禁在心里叹了一声:真是位风情万种的老板娘。
“我与茶叶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这辈子,除了这片叶子,我也想不出自己还会干点别的什么。”她饮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我一惊:与一片叶子打一辈子交道,而她,分明才三十多岁的模样。
其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上午,刚刚中专毕业的她便和母亲一起风尘仆仆地来到一座小县城。
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她就知道会喜欢这儿,并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
在把一切安顿好之后,她却犯了愁:今后,以什么为生呢?在此之前,除了在学校里学的一点粗浅的茶知识,假期在城市的茶楼里打过工之外,若尘对如何经营一家茶楼其实一无所知。
只是,从第一天接触到茶,她便喜欢上了它。几片神奇的叶子,经过滚水的冲泡,瞬间在水里舒展开来,饮一口,清新提神,入口绵甜。
她想,若是能与茶相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吧。要不,就开家茶楼吧。
多年后,她回想起当年开茶楼的冲动,笑着说:“很多事情,如果考虑得太多,便办不成了。”而且,事实证明,她的茶楼经营得非常不错。
她筹措到了开茶楼的两万元启动资金,第一间茶楼便正式开张了。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茶楼里。她清楚地知道,对于茶楼来说,茶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她要严选把关。每年的清明、谷雨,连续几个月她都在外地奔波,一座座山头、一片片茶园,她亲自去看去挑。
在她看来,茶是很娇气的,环境、温度、气候都要到位,每片山头出产的茶叶都会不同,种种条件都适宜才能产出高品质的茶。茶也是识人的,你不去跟它交朋友,不去主动认识它、了解它,它也会欺骗你。开茶楼的人如果不懂这些,又怎么会泡出一杯好茶?
她记得,有一次去茶园挑茶走错了路,她一个女孩子在大山里转来转去,到处是连绵起伏苍苍郁郁的大山,山势并不高,可植被苍翠,满山的树木碧绿皆如新漆。
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她无法找到那片茶园,看见有人的地方怕,看不见人的地方更怕,心里只有一个期盼:赶快离开这儿,以后再也不来这种鬼地方看茶了。
车子拐过一道山梁,她看到前面出现大片大片整整齐齐的茶园。那一刻,她的眼泪有些抑制不住了。那漫山遍野的茶树上的崭新的叶子啊,在看到它们的那一刻,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时,她才注意到,这里多么美啊,天地间仿佛就是一枚青翠的绿茶,青山是茶杯,清风是水,层叠的茶园便是茶叶。
她想,或许,上天早已注定她就是茶人啊。
二
20世纪90年代的人们还记得,那间小茶楼,如同沸腾人间的一片绿叶,娴静地立于闹市。茶楼里穿着统一服装的服务员,悄悄地穿梭其中,精美的碟子里摆放着小零食。在这里安静地坐着,喝一杯清茶,听一曲轻音乐,真是享受。
提及这段经历,她坦率地说:“那是成功的生意经营,却也违背了茶道的初衷。”在她的茶楼里,茶变成了辅助性饮品,那么多的云遮雾绕,让茶失去了本味。
那时的她,却是不自知的。每天沉醉在生意蒸蒸日上的喜悦里,每日来了新面孔,她要去认识去张罗,都来不及细细地思量是否该将步伐缓一缓。
她已经好久没有静下心来泡一杯茶了,更多时候,她只是在表演如何泡茶。换上宽大而飘逸的茶服,她低眉敛气,技法娴熟地烫杯、摇香、洗茶、冲泡、分杯、奉茶,茶汤均匀透亮。
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她的技艺赢得了众人的喝彩。表演结束后,她匆匆换下衣服,甚至都没来得及品一品自己泡的茶。
那是她事业最为鼎盛时期吧,也是在那段时间里,她有了人生中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段感情。
那是位帅气的年轻人,每日来她的茶楼,听她谈论关于茶的话题,看她的茶艺秀。他说他很喜欢茶,只是纯粹来喝茶,但他眼神里的爱慕骗不了人。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感情亦如同茶,灼热、暖心暖胃。他们会共泡一壶铁观音,捧着小小的功夫杯,茶香浓郁,满室留香。两个人坐着一起慢慢品。
只是,这段感情还是没有走到尽头,他的背叛让她决然地提出了分手。
她大病了一场。那段时间,她无法得到救赎,每日靠着茶水来续命。看着深褐色的茶叶,在水中浸泡,然后一点点舒展,展成一枚枚绿色的鲜叶。
朋友约她去茶园散心,她答应了。只有在茶园里,她才可以什么都不想,她的心才会慢慢平静下来。
以后,她又游历了很多地方的茶园。她来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看茶农采茶。原始森林里有巨大的蛇,地上堆积着厚厚的、腐烂的叶子。茶农们脚踩胶鞋,身穿最耐脏的衣服含辛茹苦地工作着。那些老茶树,经历了几百年、上千年的风雨,她看了很久,再转头去看树缝里夜晚的月亮,很大,很圆。
她去了安溪,铁观音的产地。那晚,一群人受邀品茶。茶室布置得很雅致,瓦罐里插着干花,深褐色的根雕幽然静立,茶具精美干净,“禅茶一味”的字画雅致地挂在墙上。
他们喝的是上好的铁观音。她曾以为铁观音是她这辈子喝过的最美好的茶,如同初恋般浓郁芬芳。这一次,茶香依旧浓郁,它在她的舌苔登陆,在口腔中激荡、回味。她有些怔怔地。
朋友以为她喝不惯,轻声介绍:“铁观音是发酵茶,茶叶要历经采摘、凉青、做青、炒青、簸拣等工序,才能成为可以泡饮的铁观音茶,也算是有佛性的茶呢。”
她若有所思,这多像人生啊,要历经种种的痛苦和自度,才能修成正果吧。
三
这是一家立于闹市侧巷的小茶楼,仿徽式建筑,门前的栏杆处栽着小山竹和山茶花,开得有些寂寥。
坐在我面前的她,依旧穿着宽大的袍子。她原本的尖脸有些圆了,二胎的女儿像个小挂件,一刻不歇地黏在她的身上。
我问她:几十年只做一件事,会腻吗?
她说:有时也会,守店时的孤寂有时真的挺难熬。但我没有转行,并不是没有选择,只是因为喜欢。
是的,她是懂茶惜茶的,那些茶在她手里是有生命的。每种茶有着不同的秉性,有女性的妩媚,有男性的粗犷。对于若尘来说,茶是朋友,是知己。她的开心与不开心,都可以跟茶分享。
现在,她茶楼的经营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茶楼重在“茶”。她相信,经过时间的洗练,懂茶的人会重新回归“茶”的本味。品“茶”,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眼前的她更像是茶人,而非生意人。
她说,一位茶友从她开的第一间茶楼开始,一路相伴,就像一起长大的朋友。看着他们陪着自己变老,是一件幸福的事。
茶楼里还有一群学乐器的朋友。她把古琴摆了出来,这是一具焦尾,七弦。若尘轻抚琴弦,琴声悠悠,高山流水从指尖倾泻而出,清越空灵,如一阵清风拂过心头。
她还开了公众号。偶尔乏了,就跟朋友出去转转。她笑着说:真的只是偶尔,我跟老公天天守在茶楼里。
她的老公是一个朴实的厨师,在一旁笑着帮她打包礼品茶。她说,老公对她很好,那种好,让她踏实、放心。
她的脸上依旧有笑容,那是面对生活的宽容与和解,是笑看风云的坦荡与豁达。
她说,以前茶楼生意不好,我会焦虑,会失眠,但现在不会了,我会放过这些,也放过自己。
是的,她年轻时,所有的激烈都经历过。在时间的陪伴下,她渐渐平静。真正的生活不是热血沸腾,不是文艺,是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如煮一款老白茶,煲一锅好汤,跟一家人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
她又自嘲地说:“你瞧,我胖了,也懒得减肥,穿衣服宽松舒服便可以了,没有以前那么瞎讲究了。”
我对她说:“不,你还是那么漂亮。而且,你泡茶时更漂亮。”
她笑了:“看来,我注定要跟茶叶打一辈子交道了。”
眼前,是一壶煮着的老白茶,茶香四溢……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