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画说九江)画中的九江大中路(二)

11月3日 19时 阅读 31897

画中的九江大中路(二)

■ 孙海帆

1.png 

帅汉钟 油画《老街新貌》 (2021年)

2.png 

李义清 油画《大中路》 (2021年) 

3.png 

吴斌 油画《大中路华通巷》 (2021年) 

4.png 

罗建华 手绘《大中路西段街区肌理》研究草图 (2015年)

和画家们充满时刻感、片段性、形象感的表述不同,九江文史专家张廷对大中路的研究则是理性和整体的。在一篇题为《浔阳街巷——大中路沿线区片地名概述》的文章中,他不但对拥有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极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和九江这座城市的一方地标符号的大中路沿线区片地名的八角石(八角市)、六角石(塔公祠)、四埠头(四码头)、西园(梅绽坡)、西门口(西门内、西门外)逐一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梳理和人文往事的叙述,还详细地介绍了大中路的由来。

自明代开始,九江以九江府署驻地为中心,西面主干道称府治西街,东面主干道称府治东街。清代中后期又划分为西门外大街、府前正街、府城东大街三段。清末民初,则较为明确地划分西门外至龙开河为西门外正街,西门内至八角石段为西门内正街,八角石至东门口为东大街。自九江府拆城修路后,基本上以西门口为中心,分别称为城里正街和城外大街。1928年贯穿东西街道后,正式命名为大中路。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条大中路在文史专家和画家眼中有着相同又不同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建筑学家、画家罗建华的视角则处在这两者之间。出生于1958年的罗建华是原九江市建筑设计院院长,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九江写生画会对老建筑的写生活动,正是依据罗建华所提供的《九江40处历史老建筑保护名录》开展的。

20世纪初,欧美建筑师正引领着他们的城市走向新建筑,于是在殖民扩张所至的租界和周边,也是世界新式建筑的翻版与集合,这让九江和上海、广州等城市一样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城市之一。学习绘画的罗建华住在被洋房包围的西门口,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开始对建筑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同样是九江写生画会会员,在面对历史建筑时,罗建华一直想再现九江城市历史建筑独特的美。身为九江城市建筑专家库的成员,罗建华曾和九江文史专家汪建策、张廷,画家徐东林、饶国安等文史艺术小组成员一起,赋予包括庾亮南路等诸多历史老街区、老建筑新的生命和活力。

在一堆建筑效果图中,罗建华找出一张前些年的《大中路西段街区肌理》研究草图,这是一张建筑绘画意味的大中路鸟瞰图。在建筑学上,肌理是指由各种表皮材料、建筑构件以及它们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它和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共同引发人的审美情感。罗建华的这张肌理研究草图结合了大中路的现状、历史图片和记忆中那些徽派和西洋建筑装饰符号,对大中路的筋脉进行深层的抚摸与修复,在明确、清晰、轻快的线条和色彩中,建筑新生的蓝图也逐渐清晰起来,这就是一个建筑师眼中未来的大中路,更是新九江的闪亮名片。

(未完待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