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指导、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的“AI创未来——全国人工智能实践研学营”在沪拉开帷幕。作为协会“行万里路 知祖国美”系列研学暑期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九江、天津、大连、兰州等地青少年宫的师生。五天四夜的沉浸式体验中,九江少年们从教室走向实验室,从理论迈向实践,在智能科技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起航。
【智能初体验】
一走进上海青少年活动中心,511科技教室的“黑科技”立即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红外遥控电风扇:老师讲解“普通家电如何变身智能设备”,从接收器原理到智能模块加装,揭开“万物互联”的神秘面纱;
指纹锁报警系统:通过摄像头检测、陌生人识别、多模块联动推送报警信息的演示,让学员直观理解“安全防护的科技逻辑”。
【开营仪式上的嘱托】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部部长季颖的寄语掷地有声:“你们是未来的塑造者,而这一切,可能就从这次研学的某个瞬间开始。祝愿每一位营员都能在这里种下科技的种子,收获成长的力量!”副主任吴斌为研学营授旗后,破冰环节通过“趣味名字接龙”促进各地学员快速融入,教室里的欢笑声为研学之旅注入温暖底色。
沪上研学记
【学员日记摘选】
“指纹锁背后竟然有这么多‘机关’!以前觉得科技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它就在身边。”
九江学员 詹淑颖
【创客空间的奇思妙想】
带着对智能设备的好奇,学员们于26日上午走进上海蘑菇云创客空间。在这里,智能对话设备成了“新宠”:尝试编写简单指令,让机器回应个性化问候,当听到“九江欢迎您”的定制语音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商飞基地的蓝天梦】
午后的上海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商飞研学基地,则为学员们打开了航空科技的大门。专业人员从C919命名由来(C代表China、Comac、Civil)、国产大飞机发展历程(从ARJ21到C919)等方面展开讲解,结合救生衣穿戴演示、模拟飞行体验等环节,帮助学员建立对航空科技的直观认知。每位学员获得15分钟模拟驾驶体验机会,九江学员周轼翔在成功完成“降落”后激动地说:“操纵杆比想象中重,但操控‘飞机’安全落地的瞬间,太有成就感了!”
【交大实验室的“焊”然心动】
从天空回到地面,27日的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实践课程堪称“硬核”。徐老师介绍了学院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芯片技术等领域的教学方向,用“电流的高速公路”比喻芯片架构,通俗解读弱电强电、信息安全等专业领域。随后朱老师指导学员完成555时基电路焊接实践,从识别电阻参数(“棕红橙黄代表24kΩ”)、焊接PCB板,到安装光敏电阻、LED灯等元件,最终通过示波器观测电路输出信号。九江学员李心悦的电路板因虚焊导致LED灯不亮,在老师指导下反复调试,最终成功时她感慨:“原来工程师要这么有耐心!”
沪上研学记
“有学员焊错了三次,但坚持重新来过。这种‘不放弃’的科研精神,比完美的电路更珍贵。”
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带队老师
王建涛
【一场“游戏化”的科技盛会】
28日上海暑期研学营的第四天,恰逢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作为本次研学的“重头戏”,论坛以虚拟向导“小智”为主线,通过“任务解锁”形式串联起新书发布、少年TED秀、圆桌论坛等环节,让科技学习变得趣味盎然。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论坛
东方明珠塔上俯瞰浦江两岸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触摸时光脉络
黄浦江游轮上邂逅璀璨夜景
【泪目的回顾视频】
闭营仪式上,五天瞬间在屏幕上流转:焊电路时的专注、模拟飞行时的紧张、提问时的激动……
镜头记录下每个成长的瞬间,也让离别的不舍悄然蔓延。
【少年说: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我们通过这些天的参观、游览和学习,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智能世界的大门。”来自兰州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文勇哲同学的分享,道出了所有学员的心声。
九江市青少年宫带队老师毛飞飞则寄语:“青少年校外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技能,更要激发探索未知的勇气,培植家国情怀的沃土。”
沪上研学记
【授证时刻的约定】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吴斌为学员颁发实践证书,证书上的深蓝大字“实践证书”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用科技报国”的青春约定。
研
学
掠
影
(来源:九江市青少年宫)
编辑:毕典夫
责编:刘瑶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