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一棵松
自然之大,包容万物,而鹿在万物中,历来被中华民族视为吉祥之物,早在《诗经》时代,它就成了文人笔下的祥和精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群形体高大优美的动物,温顺地在春日碧绿的草地上共同觅食,时而欢快地咀嚼着嫩草,时而愉悦地引颈长鸣,这是一种怎样宁静温馨的境界!就连杀伐果断的曹丞相都极其羡慕这种和谐相处的情景,以致借鹿群的欢愉来感召天下贤才的来归。
梅花鹿,天然长着一身梅花形的花纹,就像穿着华美外衣的少男少女。《山海经》把它称作神兽。贾岛诗云:“条峰五老势相连,此鹿来从若个边。别有野麋人不见,一生长饮白云泉。”这种神奇的动物,生性喜欢在远离人烟的深山大泽生活,饮山涧清泉吃带露青蒿,与生俱来的高洁,可谓天然隐士。唐人李峤直接把道士成仙与鹿联系在一起,说“道士乘仙日,先生折角时”。李白更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白鹿是白化了的梅花鹿,可谓鹿中稀世之仙。
久闻彭泽的桃红岭隐居着野生梅花仙鹿,传说它们的祖先是远古时代从王母娘娘的石库里逃出来的仙鹿,为躲避西王母的追捕,仙鹿夫妇觅得桃红岭山高林深这一人间仙境,在此栖息繁衍,子孙延续至今。我早已对桃红岭心动不已,也想和李白一样骑着仙鹿遁隐深山,做一回山中居士。
暮春时节,雨后初霁,一群文友为了一染鹿鸣桃红岭的仙气,清早就向桃红岭进发。一路白云青山澄净如洗,真切体会到冰心先生所描绘的“雨后的青山,像眼泪洗过的良心”的画面。软绵绵的和风送来缕缕幽香,离开久居的凡尘闹市,张开嘴深吸一口山里的空气,顿觉有一股沁甜的清香由口鼻入脾入心,五脏六腑仿佛在清泉中涤洗过一般,神清气爽起来。大概当年陶令脱下官帽,归田南山的那一刻,喊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就是我此时身在白云苍山间的体会。
桃红岭的山脚,有一个建于明代的小村庄,全村都是朱姓。听村里老者介绍,该村是元末明初为逃战乱祖先带领族人隐居于此的。村子背枕桃红岭,面临浩浩长江,前路开阔,古树环抱,灰瓦白墙,刷新的房屋还保留着徽派建筑的特征,既有现代气息,又给人古色古香之感。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据说该村已是全国示范村。屋子外面到处是郁郁青青的艾草,上天在此为野鹿准备了丰美的粮食基地。听随行的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的吴科长介绍,首次发现桃红岭蛰居着野生梅花鹿,就是这个村庄的村民。20世纪70年代末,彭泽县工作人员到该村调研,无意间在一户村民家的墙壁上看到一张硕大的梅花鹿兽皮,问询得知是村民在桃红岭上打猎捕获的。有关部门立即向省林业厅汇报,省里立即派出专家调研组深入桃红岭,经过数月蹲守监测,终于发现了桃红岭野生梅花鹿。它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南方亚种梅花鹿。198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建立了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那些长期靠着种群和自然自生自灭的“野孩子”,终于成了被人类宠爱的宝宝。当大自然任性骄纵时,各种灾害威胁着山上的鹿宝们,有了保护区的呵护,雪天无食、干旱缺水时,工作人员会爬山越岭给予必要的救助,帮助鹿宝们渡过难关。听工作人员说,保护区成立前,仅存不到60头野生梅花鹿,建立保护区后,40多年发展到600多头。这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以及附近村民的自觉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海拔300~500米的桃红岭,尽管不是很高,但因山路陡峭,植被丰富,道路狭窄,攀登还是颇费周折。山脚到保护区基地有2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采风组先乘大巴,中途改乘皮卡,有的地方异常陡峭,皮卡“叭叭叭”地挣扎着,蜗牛般奋力爬行。盘山公路,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渊,心里忐忑不安。看司机那么淡定,得知他每天往返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知道他是年轻的老司机了,紧绷的心顿时松弛下来,终于可以安心欣赏窗外的风景。高山映山红火辣辣的性格,肆意地展示她的风姿,红彤彤的半山和勃发的绿树争辉。檵花白得耀眼,这里一丛,那里一片,安安静静素素淡淡地守望着山岭。金樱子也不示弱,白色的、水红色的,一律长着黄灿灿的花蕊。桐花张大喇叭,趾高气扬。紫藤真是团结,铺天盖地的气势,仿如从林海飞溅而出的紫色瀑布。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花,俊俏绚丽,万紫千红。车在云雾缥缈中穿行,惊起路边的鸟雀,嗻嗻,啾啾,滴丢丢,声音圆润的,音质纯粹的,喉咙嘶哑的,谁也不让谁,它们唱呀,叫呀,调情呀,骂俏呀,群山在众鸟此起彼伏的演奏中热闹起来。科考资料表明,桃红岭自然保护区经鉴定定名的高等植物有633种,鸟兽182种,昆虫484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25种。纵横1500多平方公里,莽莽苍苍的林海,万籁有声时,无人的空山又是多么沸腾!
基地坐落在半山腰,被云遮雾罩的群山环绕,仰观天地阔大,在寂寂的空山中,人间的烟火远在不见底的脚下,松涛阵阵,飘飘然我已羽化登仙。如果能骑上一鹿,踽踽独行在这鸟鸣涧,也是可以沾点仙鹿的灵气的。侧耳倾听林深处的呦呦之声,也许是鹿鸣,但树深未见鹿,午溪不闻钟,我颇觉遗憾。护鹿人告诉我,野生动物很怕人惊扰,它们一般躲在丛林深处。头天正逢强对流天气,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护鹿人打开屏幕让我们观看监控拍摄的恶劣天气下野生梅花鹿的真实状态。只见一群鹿惊慌地挤在一起,有的尽管体型高大,雷电滚过时也会瑟瑟发抖。桃红岭不是对外开放的景区,除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科考队员,这里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平日可见“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但难觅人踪。
也许是都市的喧嚣让我们对这远离凡尘的桃红岭的宁静清新无限向往,对护鹿人心生无限艳羡,认为他们和鹿一起生活一辈子,妥妥的就是个神仙,空气好,又没有纷争,而且也没多少杂务,只要鹿宝不淘气外逃,就可以在山里做个悠闲的神仙。给我们开车的司机是农大毕业的,他听了我们的话,似乎有点委屈。他说,我们不只是护鹿,还要巡山保护这山里的一切,桃红岭满山都是宝,各种名贵的中药材、经济林木,国家级珍稀的鸟兽。我们不仅要防止这些珍稀物种遭遇自然界的伤害,更要防止人为的破坏。光这山上的石鸡就随处可见,一斤可卖数百元,一些不法分子常常蠢蠢欲动。方圆四五十里,山路难行,我们人手少,护山、执法、防火、科考等各种事务集于一身,有时在山里巡逻、科考迷路,甚至就冒着生命危险在山里与鸟兽同巢。梅花鹿跑下山,或者受伤,我们要立即组织营救,而目前仅山下一名兽医,人手紧缺。野生动物害怕人类靠近,即使它受伤了都会应激反应强烈。重点保护的野生梅花鹿特别胆小,而且它的它的体形,营救时非常不易。长年在山里与鸟兽为伍,孤独感会油然而生。这份工作并非你们想象的浪漫。“你后悔从事这项工作吗?”我问道。“不后悔!”他脱口而出,“随着科考的发现,桃红岭的珍稀物种如此之多,在世界上都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6月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而今中国科学院、各大高校都把这里作为科研基地,能在这么重要的地方工作,虽然艰苦,我们还是感到非常自豪的!”
桃红岭,不只是人间之钟灵尽聚于此,真神仙宝地,更有一群有光风霁月,默默奉献的护鹿人。他们是大自然的守护神。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