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小故事丨九江三中刘婉琳:教育是润泽生命

2022-10-12 09:48:10   
浏览量 32072


学校教育的原点是人,它归根结底是一种“对人的教育”, 教师应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执守真善美的崇高理想,点化润泽生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上精神的底色。

image.png 

生命的困惑

小姿,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异,现跟随着妈妈一同生活,妈妈工作繁忙,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小姿同学性格敏感,行动较为迟缓,独来独往,刚到班级时经常一人坐在班级最后一排靠窗发呆,上课也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

我很快就发现了她,我问:“你怎么了?是陷入了青春期的迷茫吗?”她回答我:“老师,活着是不是很难,人的厄运会不会一直存在……”

我陷入了沉思……她的回答让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作为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承担起班主任的职责,其实也才刚刚20岁,还没有参透生命的真谛,便被学生的问题难住。我问她:“你相信老师吗?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问?”

果然,初中的孩子依然还是非常单纯、真诚且是相信老师的,她说:“老师,我的身上有诅咒,我的好朋友都会离开。”

又一次震惊,不知所措。

小姿继续讲道:“小学三年级,我的同桌,我们每天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约好一起写作业、周末一起玩,后来她生病了…癌症…然后就去世了。”

我的眼睛已经慢慢湿润,她这么小。

“后面我就转学了,不敢交朋友,是我的问题,我害怕新朋友也会离开,很害怕”眼泪从她的眼角流出。

生命的拥抱

我开始慢慢理解她为什么会经常发呆,为什么会独来独往了。

我告诉她:死亡是很自然的。

教育的原则是:不超前,不回避,不欺骗,不夸大。进行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而是让孩子们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事情。死亡有时是很突然的,一般来说死亡是在生命机能用尽之时,而实际生活中,非正常死亡的例子并不少见,死亡是不可复活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爱护生命,好好地活着,带着更多的期待、更多地注意并创造生命中美好的时刻和地方。

image.png

我和家长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在易于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场合、在一定的仪式中,和孩子谈生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清明节或逝去长辈的忌日,和孩子一起回忆一家人过往的幸福时光、天伦之乐,或者和孩子讲述长辈与家人的故事,让他们知道死亡不代表遗忘,记住逝去的人,是对生命的尊重。

日常的多加关注,注意力的部分转移,时常的鼓励与表扬让小姿开始与我无话不说,也开始愿意在班级展现自己,与同学们交流,她开始拥抱生命,享受生命。


在这几年的实际摸索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用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点化润泽生命,让他们懂得感恩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个人简介:

image.png 

刘婉琳,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学地理二级教师,九江三中“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曾获得江西省第三届初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九江市中学地理优秀课例展示竞赛活动一等奖;指导学生作品《出塞》荣获九江市第十届“艺德杯”中小学师生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书法类三等奖。


(来源:九江三中)


编辑:毕典夫

责编:刘瑶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