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城路窄车挤,买菜得在铁路下的露天摊碰运气;现在市场规范、停车方便,饭后还能去沿河公园散散步,日子越过越舒心!”家住永修县涂埠镇老城的王先生笑着感慨。
这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十四五”以来涂埠镇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民生蝶变,曾经的“堵点”“痛点”变成了如今的“亮点”“幸福点”。
作为永修县的城关镇,涂埠镇地处赣江新区永修组团核心区域,修河、潦河在此交汇,京九铁路、316国道穿境而过。近年来,该镇以基建攻坚为突破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县城乡融合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的生动缩影。
路网升级通民心:破解出行“两难”困境
“以前村里出门,要么绕弯走没灯的圩堤路,要么硬着头皮上车水马龙的316国道,晚上根本不敢出门,农货运输更是费劲。”提起过去的出行困境,涂埠镇某村村民李师傅仍记忆犹新。
涂埠镇境内有省重点圩堤“永北圩”,全长19.062公里,是周边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十四五”期间,该镇精准破解农村出行痛点,新建一条贯穿五个行政村的“四好公路”,路面宽阔平整,彻底打通了乡村互联互通的“大动脉”;同时对原有圩堤公路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加装太阳能路灯,让这条昔日的“危险路”变身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心路”。
同样迎来蝶变的还有涂埠镇永兴路。这条建成年代久远的道路全长1.65公里,一头连着老城、一头连着村民菜地,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破裂、积水隆起等问题突出,昔日的“必经路”变成了群众吐槽的“烦心路”。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涂埠镇政府通过深入调研、全程监督施工质量,不仅完成沥青铺设,还同步解决无路灯、排水不畅、线缆杂乱等“老大难”问题,真正将“烦心路”变为“民心路”。
路网的蝶变不仅方便了全镇10.8万常住人口的日常出行,更让农产品运输效率大幅提升,为乡村产业发展筑牢了交通根基。
老城蝶变提品质:告别“马路市场”乱象
提及老城的变化,菜农张大姐感触最深:“以前为了占个好摊位,凌晨三四点就得往马路中间挤,车来车往的,提心吊胆不说,菜还容易沾灰。”
如今,这样的乱象已成为历史。针对永修县此前存在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均衡问题,涂埠镇率先发力老城改造行动,在老城区专门规划建设带棚、带灯、带停车位的蔬菜批发市场,既保障了摊贩经营安全,又提升了市容环境。让菜农彻底告别了“马路经营”的风险。
此外,针对节假日老城区人流车流密集的问题,镇里新增四个大型停车场,有效缓解“停车难”“行车堵”的状况,让老城在保留浓浓烟火气的同时,焕发整洁有序的新活力,成为全县老城区补短板、强功能的示范样板。

(张小林 摄)
生态休闲添亮点:闲置空地变身“幸福公园”
沿着涂埠镇老城河岸漫步,篮球场上少年挥汗如雨,羽毛球网前身影跃动,儿童游乐区欢声笑语不断,老年健身区居民悠然锻炼 —— 这片人气十足的沿河体育公园,曾是一片拆迁后的闲置荒地。
“以前这里堆满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看着就糟心。”居民刘女士回忆道。
“十四五”期间,涂埠镇积极响应永修县体育场地建设“开花行动”,启动环境整治行动,对这片空地进行彻底清理,铺设草坪、栽种绿植,配套建设各类健身游乐设施,打造集运动、休闲、亲子于一体全龄段综合性社区公园。
昔日“脏乱差”的闲置地变成了群众家门口的“幸福空间”,与全县织密“15 分钟健身圈”的规划同频共振。
涂埠镇的基建升级不是孤立的“单点突破”,而是永修县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以来,全县持续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城乡路网优化、公共空间提质、生态设施完善。永修火车站改造、星云大道优化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县域内国道省道提档、乡村公路联网、休闲场地扩容、公共设施完善的格局加速形成。
从老城停车场扩容到口袋体育公园建设,从路网升级到圩堤亮化,全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硬件支撑。
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一张张幸福图景徐徐展开,涂埠镇的蝶变,正是永修县以基建“硬支撑”托起民生“软幸福”的生动实践。

(张小林 摄)
(通讯员 徐哲浩、郑文斌)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实习编辑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