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修县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奋进姿态,锚定生态优势转化和产业升级双路径,通过连年举办半程马拉松、龙虾产业大会、观鸟季等文旅活动,构建起“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生态赋能”的发展新格局。
从稻虾田里的富民产业到候鸟王国的生态诗篇,从赛道上的激情竞速到夜空下的烟火盛宴,永修,这座千年古县城正以蓬勃活力书写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赛事为笔,勾勒城市活力曲线。冬日清晨的吴城候鸟小镇,跑者迎着朝阳,在“中国最美水上公路”奔跑,身后是鄱阳湖湿地的群鸟翩跹,构成一幅人鸟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自2022年首届赛事以来,永修半程马拉松赛从3000人规模的小城赛事,跃升为万人参与的A1类认证赛事,赛事品牌价值持续攀升,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流动窗口。
体育赛事的集群效应正在显现。第十三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的风驰电掣,云居山越野赛的禅意竞速,汽车场地越野争霸赛的引擎轰鸣,构成永修县“全年有赛事、四季有精彩”的体育矩阵。
永修县始终秉持节俭办赛理念,通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让全县文旅市场热度不减,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增长51%,实现了“赛事流量”向“经济增量”的有效转化。
龙虾为媒,编织富民产业链网。“每天30万公斤小龙虾从这里发往全国!”每年龙虾上市时节,在永修县小龙虾交易市场,冷链车往来穿梭,分拣线上的小龙虾经过清洗、打包,将端上北上广深的餐桌。
从2022年首届鄱阳湖龙虾节至今,永修县连续举办龙虾产业大会,推动小龙虾产业从“稻虾共生”的单一模式,升级为集养殖、加工、餐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2024年夏季,南昌市至永修县虾客天下美食街免费公交专线开通运营,为美食爱好者打造了一条直达“龙虾盛宴”的便捷通道,也带动了虾街消费,提升了虾街人气。
尤其是,永修县通过连年举办小龙虾产业大会,带旺了小龙虾经济,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产业到IP”的双重跨越,获评“中国生态龙虾之乡”。
永修县小龙虾产业直接带动1.2万人就业,间接惠及15万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众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该县三角乡村民肖型忠曾经生活困顿,现在靠养殖小龙虾走上了致富路,每亩增收3500元。
厨艺争霸赛上的创新菜品,电商直播间的助农带货,研学基地的稻虾科普……永修县正以小龙虾为纽带,编织起“农业+文旅+数字经济”的融合网络。
候鸟为引,擦亮生态金字招牌“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永修县吴城湿地都会迎来数十万只候鸟,其中包括全球98%的白鹤种群。自2019年举办首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以来,已举办了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构建起“观鸟赛、音乐节、学术论坛、候鸟救护”四位一体的活动体系。
第三届观鸟季期间,国乐大师方锦龙的湿地音乐会全网播放,“网络大V观鸟行”活动吸引网友在线“云观鸟”。更具深意的是,永修县将观鸟季与生态保护深度结合,建立“政府+科研机构+社区”的保护机制,设立候鸟救护中心,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让吴城鄱阳湖湿地再现清澈与生机,为候鸟筑起温馨家园。
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永修县推出“观鸟+古建”“观鸟+非遗”等主题线路,吴城镇民宿入住率同比增长200%,文创产品销售额实现增长。“候鸟助力了经济的发展,人气旺的时候,我们餐厅都爆满了,有一两百人。”永修县吴城镇农家乐老板叶远逵开心地说道。
目前,永修县在吴城镇打造了五大观鸟平台,建成了国际湿地候鸟馆、天文科普馆等一批地标性景点,形成了融“鸟导、餐饮、民宿、康养、露营、采摘”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带动了1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村民也从渔民变为候鸟巡护员、鸟导、旅游服务员,在岸上有了稳定的工作。
从马拉松赛道上的激情奔跑,到龙虾产业大会里的烟火人间,再到湿地观鸟的生态静美,永修县以“小活动”撬动“大发展”,用“微创新”积累“大变革”。
永修,这座鄱湖畔的生态城市,正以“事争一流”的志气、“融合发展”的智慧、“久久为功”的韧劲,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特约记者郑文斌)
编辑:实习编辑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