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您胸膛里最辛勤的伙伴——您的心脏。

在凛冽冬日,尤其当“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来临之际,我恳请您静心聆听我的独白。为了我们共同的健康与未来,请务必铭记“1120”这个关乎生死的关键密码。
一、 生命密码解读
何为“1120”?
- “1120”蕴含着双重救命真谛 -
1
“有胸痛,我要拨120”
当剧烈胸闷、胸痛突袭,这往往是我发出的最尖锐警报。立即拨打120求救是挽救生命的第一步。专业急救团队能在途中启动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2
“争分夺秒,黄金120分钟”
从血管堵塞那一刻起,120分钟是开通血管、挽救濒死心肌的黄金时间窗。在这段时间内获得有效救治,能最大程度降低死亡风险与严重后遗症的发生。
二、读懂我的无声呐喊
7个心梗高危信号
当灾难临近,我的每一次“求救”都值得您万分警惕:
1
压榨性胸痛
胸部正中或偏左区域持续的、压榨性或紧缩样疼痛/不适,常持续数分钟或反复发作。
2
疼痛的蔓延
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后背、颈部、下颌甚至上腹部,切勿仅关注胸口。
3
窒息感袭来
无明显诱因下突感气短、呼吸困难,仿佛空气被夺走。
4
伪装的不适
尤其女性,可能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烧心感,极易误判为胃肠问题。
5
莫名的衰竭
突发难以解释的、极度的全身疲乏无力感,轻微活动即感耗尽。
6
冷汗与心悸
伴随冷汗涔涔(尤其是冷汗)、心慌、焦虑不安等自主神经症状。
7
生死抉择点
一旦出现上述任何疑似症状,立即拨打120! 保持镇定安静,就地休息等待救援。切忌自行驾车或步行就医,任何不必要的活动都可能加剧我的缺血,诱发灾难性后果——心脏骤停。

三、 冰冷现实:心梗从不遥远
请勿心存侥幸!
请勿心存侥幸!
请勿心存侥幸!

头号杀手
心血管疾病(CVD)长期高居中国城乡居民死因首位。2021年数据显示,它分别占农村、城市总死亡的48.98%和47.35%。这意味着每5例死亡中,约有2例源于心血管疾病。

年轻化的危机
中国AMI注册研究揭示,心肌梗死患者中45岁以下人群占比已达8.6%。

沉默的隐患
2020-2022年全国调查显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1.6%。然而,超过半数高血压患者不自知,近八千人未得到有效控制,为心梗埋下巨大伏笔。
为何冬季更需护我周全?
寒冷是对我最严峻的考验
血管的“紧箍咒”
低温迫使身体收缩血管以保存热量,直接导致血压飙升,我泵血的负担陡然加重。
斑块的“催命符”
寒冷刺激与血压波动显著增加血管内不稳定斑块破裂的风险,一旦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心梗瞬间降临。
痉挛的“导火索”
严寒空气本身即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进一步阻碍血流,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数据的警示
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C,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0%,发病率增加1.2%。冠心病患者对低温尤其敏感。

谁在寒冬中更需为我披甲?
高危群体警示
以下人群在冬季面临更高风险,需倍加警惕:
65岁以上老年人
血管弹性下降,基础疾病多,反应可能不典型。
低体重人群(BMI<22)
脂肪储备少,体温调节及应对应激能力相对较弱。
女性群体
心梗症状常不典型(如恶心、背痛、极度乏力),易被忽视或误诊。
构筑生命防线
三级防护助我安稳过冬
· 保暖至上
外出时务必佩戴帽子、围巾,严密防护头、颈、胸背及足部等易散失热量部位。避免室内外巨大温差。
· 行动“慢”半拍
晨起时在床上稍坐片刻再缓慢下地。避免清晨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如扫雪、快跑),可选择下午温暖时段适度活动。
· 饮食“轻”负担
严格限制高盐(每日<5g)、高脂、高糖饮食,增加蔬果、全谷物摄入,减轻代谢负担,维持血管健康。
· “三高”严格达标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务必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确保长期稳定控制在目标范围。切勿擅自停药或减量。
· 彻底戒烟,严格限酒
烟草是血管内皮最凶险的敌人。务必戒烟(包括二手烟),酒精摄入需严格控制(如必须,男性每日酒精<25g,女性<15g)。
将“有胸痛,拨120,黄金抢救120分钟”这句救命令牌深刻烙印在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我的独白
是生命最恳切的呼求
在“1120心梗救治日”这个特殊节点
请您将这份关乎生死的知识
传递给珍视的人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