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vs流感:儿科用药别踩坑,这些常识家长必看

11月20日 16时 阅读 28486

孩子打喷嚏、发烧咳嗽,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不少家长容易混淆两者,随手拿起感冒药就给孩子吃,殊不知这可能埋下健康隐患。普通感冒和流感虽都属于呼吸道感染,但致病病毒、症状轻重、治疗方式差异巨大,尤其是儿童体质特殊,用药必须精准区分,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眼分清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核心区别







普通感冒“局部不适为主,症状较温和”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起病较缓,主要集中在鼻部和咽喉症状——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可能伴有轻微咳嗽、咽干或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极轻。多数孩子精神状态不受太大影响,病程通常5-7天,靠自身免疫力就能痊愈,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感“全身症状突袭,来势汹汹”
流感是流感病毒(甲、乙、丙型)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儿童普遍易感,且症状比普通感冒猛烈得多。典型表现是“突发高热”(体温常达39-41℃),伴随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嗜睡,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乙型流感更常见),而鼻塞、流涕等呼吸道局部症状反而较轻。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肺炎、脑炎、Reye综合征(脑病脂肪肝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简单总结:普通感冒是“局部小麻烦”,流感是“全身大作战”,单看“高烧+全身酸痛”就能快速初步判断。



用药红线

儿童绝对不能碰的“雷区”







不管是感冒还是流感,儿童用药都有严格禁忌,以下错误做法一定要杜绝:


1.禁用阿司匹林退热:流感期间给儿童吃阿司匹林,可能诱发Reye综合征,导致脑病和肝脏损伤,病死率极高;12岁以下儿童也禁用尼美舒利,避免肝损害风险。


2.不盲目用复方感冒药:小儿氨酚黄那敏、氨酚麻美等复方制剂,大多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若和单独的退烧药叠加服用,或同时吃两种复方感冒药,会导致成分过量,引发肝损伤甚至肝衰竭。


3.18岁以下禁用含可待因的止咳药:这类药物对儿童副作用大,6岁以下尽量不用右美沙芬,痰多优先化痰而非止咳。


4.不擅自用抗病毒药:普通感冒无特效抗病毒药,盲目吃奥司他韦等药物无效;流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要抓住48小时黄金窗口期才有最佳效果。


科学用药

分清情况才有效







普通感冒对症护理为主,用药仅缓解症状
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治疗核心是让孩子舒服些,等待免疫力恢复:


1.退烧:3个月以上宝宝可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可选择布洛芬,两者交替使用需间隔6小时以上,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严格按年龄和体重算剂量。


2.缓解鼻塞流涕:用生理盐水喷鼻剂清洗鼻腔,比口服感冒药更安全;多喝温水、保持室内湿度,帮助稀释痰液。


3.咳嗽化痰:1岁以上宝宝痰多黏稠时,可喝少量蜂蜜缓解;也可用沐舒坦化痰,或通过雾化、空掌拍背(从下往上、从外向内)帮助排痰。




流感抗病毒+对症治疗,早干预是关键
流感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抗病毒药物:5岁以下儿童首选奥司他韦颗粒,5岁及以上可选用玛巴洛沙韦,务必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风险。


2.退热止痛:同样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避免重复用药;若孩子呕吐严重,可选择栓剂剂型。


3.注意隔离:流感传染性强,患病期间让孩子居家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多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帮助身体恢复。


家长必记

这些护理细节比吃药更重要

1.发烧时别用酒精擦浴,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优先温水擦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物理降温。


2.高热惊厥时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东西,立即让孩子侧卧,保持呼吸通畅,缓解后及时就医。


3.3个月以下小宝宝发烧、孩子持续高烧3天不退、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急促,或出现抽搐、皮疹等情况,无论感冒还是流感,都要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4.每年按时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儿童流感最有效的方式,能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