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九江红色印记,汲取时代奋进力量! “寻访红色地标 传承红色基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拉开序幕

11月18日 21时 阅读 49614

11月18日,由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九江市委网信办、九江市史志办公室主办,市融媒体中心承办的九江市“寻访红色地标 传承红色基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及全国知名网络大V等30余人齐聚九江,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镜头定格红色记忆,让更多人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续写新篇。

清晨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采访团第一站来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这座藏于九江老城区的百年砖木建筑,保留着历史原貌。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采访团成员驻足一间间展厅,举起相机、手机,多角度拍摄老照片、革命文物与复原场景,并不时与讲解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南昌起义从策划到组织的全过程,力求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将这座红色地标的故事传递给更多人。

参观结束后,知名网络大V孟飞飞在微博账号“武汉你好”上分享了他的感悟:“1927年7月中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进驻九江,在圣约翰中学的这座楼里办公,并在这里多次召开研究和部署南昌起义的重要会议。在九江召开的第一次谈话会首次提出南昌起义,九江也因此成为南昌起义的首倡地。如今,这座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静静矗立,不仅见证了那段烽火激荡的岁月,更承载着九江在革命洪流中举足轻重的历史记忆与红色荣光。”

位于长江之滨的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外形如一艘蓄势待发的巨轮——正是当年在“堵口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甲21025”号驳船的原型设计。广场上19.98米高的抗洪纪念碑直指苍穹,寓意着1998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采访团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实物展品、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1998年特大洪水面前,军民一心、不畏艰险、勇斗洪魔的英勇事迹,深刻诠释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大家驻足凝视,仔细聆听,无不为抗洪时期军民展现出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和牺牲精神所深深震撼和感动。

“这不是在参观,而是在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记者黄山松表示,此次活动让大家对九江的红色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中获得了许多灵感,今后将会创作更多与九江红色文化有关的好作品。

怀着崇敬与缅怀之心,采访团先后来到位于柴桑区岷山乡金盘村的岷山烈士纪念塔和中共赣北工委革命旧址暨赣北红军游击大队队部陈列馆。站在岷山烈士纪念塔前,大家不禁肃然起敬,认真凝视石壁上密集的烈士名录与浮雕,仿佛看见当年那群视死如归的身影;中共赣北工委革命旧址暨赣北红军游击大队队部陈列馆内,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如今的金盘村,不仅是红色教育基地,更是乡村振兴的典范。村里依托红色资源,打造了红色研学基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学习、参观。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在这里完美融合,让这座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到金盘村,我感受到九江除了绿色发展外,还有许多的红色基因。在今后的互联网传播中,我将会让更多人了解红色九江。”九江市网络人士协会会长、“江南右拾遗/赣北知识局”新媒体工作室主创雷智远说道。

夜幕降临,采访团成员们的讨论仍在继续。11月19日,他们将继续深入修水县,探访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湘鄂赣苏区首府旧址等地,在红色的足迹中继续追寻,用笔和镜头记录下更多动人的红色故事,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见习记者 刘思茹 九江日报记者  梅俊/文 程鹏/摄  掌中九江记者 李君儒 陈韦达/视频)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