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故事:创建新时代人民调解“九江样板” 筑牢美好家园“第一道防线”

11月11日 10时 阅读 3039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但调研中发现,我市人民调解工作仍存在诸多短板,甚至部分矛盾因处置不及时埋下了风险隐患。”民革九江市委会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基于对社会治理形势的研判和基层实际的调研,在市政协第十六届五次会议上,民革九江市委会集体提交了《关于创建新时代人民调解“九江样板”为我市建设“一个美好家园”提供和谐稳定保障的提案》。

通过数月调研,民革九江市委会发现,近年来,虽然我市在矛盾纠纷化解上有不少探索,但新形势下仍面临诸多“挠头事”:兼职调解员因换届、离职频繁变动,不少由村(居)干部、退休人员兼任的调解员没受过系统法律培训,面对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复杂矛盾常“力不从心”,专业人才稀缺且选拔途径有限;调解宣传只讲条文不讲案例,群众看了还是不知道怎么应对纠纷困难,导致对调解工作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也不高;部分调委会办公设施陈旧,部门间“各管一摊”联动不畅,信息化平台数据不准,没法提前预警矛盾风险。这些问题,让本应化解在萌芽的小纠纷,可能演变成影响稳定的大麻烦。

针对这些 “堵点”,提案拿出了五条“解题思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推广“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矛盾纠纷化解;发挥基层调解员和“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退役军人)的天然优势,优化矛盾排查处置机制;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实现抓源促治、强本固基;按照“专职为主、兼职为辅、按需调配”工作原则,强化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健全调解员考核奖惩机制,提升基层调解服务管理水平。

这份提案在市政协的高位推动下迅速落地。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一场让人民调解“活起来、强起来”的行动全面展开。

市委社会工作部在答复中介绍,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机制,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司法协理员和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构建多元化解机制,明确人员管理规范,推动全市各地通过购买法律服务、司法所人员参与、选聘录用等多种途径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平台运行质效,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共选聘市级人民调解专家41名,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15个。县级人民调解专家220名,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22个;在基层司法所建立司法所长调解室9个,建立金牌调解员个人调解室34个;在各县(市、区)探索成立区域性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入驻综治中心、法院等方式,参与辖区易发多发矛盾纠纷化解。今年以来,经开区“和立方”、都昌县“昌安”等县域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化解近800件矛盾纠纷,调解涉及金额3500万元。7个县(市、区)综治中心获评“一级综治中心”,成立乡级综治中心214个,实现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挂牌全覆盖。同时推进调解组织和人员信息录入与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如今,新时代人民调解 “九江样板” 建设初见成效。民革九江市委会对提案办理总体情况及各项建议落实成效均表示满意。从提案中的 “金点子” 到治理中的 “金钥匙”,各方合力让人民调解这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 “第一道防线” 更加牢固,为我市建设 “一个美好家园” 注入了强劲的和谐动能。

九江日报记者 包四华 见习记者 刘思茹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