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红色蒲公英

11月6日 09时 阅读 28433


  深夜的湖边,一次毫不犹豫的冲刺,挽留了一个濒临消逝的生命。今年6月,都昌县外卖骑手李映旺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李映旺的义举,是九江持续深化“红色蒲公英”品牌建设,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九江市大力推进机制运转、驿站体系、数智融合、治理效能、归属认同五项提升行动,持续深化“红色蒲公英”这一党建服务品牌。如今,无数像李映旺一样的新就业群体在走街串巷中,化身政策宣传员、文明引导员、安全守护员,让“红色蒲公英”的温暖力量在浔城大地蓬勃绽放。

  上下联动 凝聚品牌“向心力”

  邹文辉是一名活跃在濂溪区的外卖骑手,他告诉记者,以前,因为很多小区存在“进门难”,常常导致订单超时。自从在濂溪区委社会工作部定期召开的“濂新会”上反映了这个问题之后,得到了迅速解决,“部里主动协调我们进小区、找楼栋,方便了很多。”

  为不断丰富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多元场景建设,在机制运转方面,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建立起常态化沟通机制,至今已就品牌建设闭门会商5次,研究解决网约车“保险贵”、外卖“进门难”、庐山快递“上山难”、昌九大道货车“休息难”等问题18个。同时,将交通部门“浔运先锋”、邮政部门“浔庐快递美”等行业党建特色纳入“红色蒲公英”品牌体系,拓展品牌内涵。

  体系升级 聚焦服务凝聚力

  今年以来,我市对原有红色蒲公英驿站进行整体优化升级,推动驿站分布合理、功能完善。

  探索“综合站+专业站”两类体系,在浔阳站、柴桑站、十里站等综合站兼顾市民公共服务需求;在新就业群体聚集的楼宇、商圈、园区,建成“红色蒲公英·骑手之家”“司机之家”等16个专业驿站,重点解决饮水、休憩、换电、维修等难题。如今,遍布全市的183个“红色蒲公英”驿站已形成密集的服务网络。

  “开了二十多年车,跑遍大江南北,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来自山东的货车司机蒋德海对位于湖口县马影镇海山停车场的“红色蒲公英·司机之家”赞不绝口。

  数智整合 推进服务智慧化

  升级“红色蒲公英”小程序,推动驿站信息纳入电子地图,试点驿站“24小时开放”……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蒲公英驿站“数字化”转型,成功吸引3.4万名新就业群体及社会志愿者完成“在线报到”。

  通过“红色蒲公英”小程序,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完成了线上报到,胡德烙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浔阳区快递行业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报到后,可以实时接收平台发布的各类服务需求与志愿任务,这一功能促进了志愿服务资源的精准对接。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在线报到”构建了一个高效、透明的服务对接机制。通过线上平台,志愿服务的“供”与“需”被紧密连接,增强了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为“红色蒲公英”品牌持续注入智慧动能。

  治理融合 彰显社会担当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动员新就业群体4300余人次参与社区巡防、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1.5万余次,协助处置突发事件197起,帮助解决群众困难1940多个,涌现出饿了么骑手拾金不昧、顺丰快递员紧急救火、万顺叫车“爱心送考”等一大批好人好事。

  “李映旺用行动证明了外卖骑手不仅是城市‘摆渡人’,更是守护者。”都昌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担当起“兼职网格员”“流动楼栋长”等角色,成为基层治理的“民情前哨”。为深入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我市通过党建引领,已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先锋骑手”“党员红旗车”等“红色蒲公英”志愿队810支,吸收队员1.96万名。

  暖心聚力 增强归属认同

  今年6月27日,浔阳区京东快递负责人陈星从浔阳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这意味着陈星向党组织又靠近了一步。“我是去年递交的申请书,这次能参加培训,是我非常期待的一件事。”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党员“双找”活动,采取行业内部查、属地上门摸、企业同步采等方式,识别党员1416名。组建驿站党支部69个,实现党员归队有路径、组织扎根有阵地。同时,积极宣传新就业群体典型事迹,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职业荣誉感与社会认同感。

  如今在九江,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正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陌生人”成为“主人翁”,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绽放出温暖整座城市的力量。

(汤高峰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