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的家庭护理

10月29日 14时 阅读 30691

出院后留置导尿管期间,科学护理是预防感染、保障舒适的关键。以下是详细的居家护理方法如下:

图片

怎么办呢?

今日科普:留置导尿管的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一、日常护理核心要点

1.保证充足饮水,稀释尿液

每日需饮用6-8杯温水(约1500-2000毫升),通过增加尿量冲洗尿道,减少感染风险。

  • 若医生有特殊饮水要求,请以医嘱为准。

2.妥善固定尿管,避免移位反流

  • 活动时,可用医用胶布将导尿管轻轻贴在大腿内侧固定,防止走路、翻身时尿管牵拉移位。

  • 无论站立、坐着还是躺着,尿管和尿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水平(可想象膀胱在小腹位置,尿袋别挂在腰上或放床上高于小腹处),避免尿液倒流回膀胱引发感染。

3.保持局部清洁,预防细菌滋生

  • 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尿管周围皮肤),洗后用干净毛巾轻轻擦干,保持干燥。

  • 清洗时无需刻意擦拭尿管内部,只需清洁外露的尿管表面即可。

4.保护尿袋接口,避免污染堵塞

  • 倒尿时,尿袋下端的放尿口不要接触地面、马桶边缘等不清洁区域,防止细菌粘附。

  • 接口处是关键

    尿管和尿袋的连接处需保持紧密,非更换时绝对不能随意拔开;日常注意不要扭曲、折叠或压迫尿管、尿袋,确保尿液能顺畅流出。

5.正确排空尿袋,减少感染环节

每次排空尿袋需遵循“两步洗手”原则,具体步骤如下:

  1. 排空前: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

  2. 操作时:打开尿袋下端的夹子,将尿液完全排空后,立即关闭夹子。

  3. 排空后:再次洗手,避免手部接触过放尿口后污染其他物品。

6.按时更换尿袋,破损及时处理

  • 按照出院时医护人员的指导,每3天更换一次尿袋;若发现尿袋有破损、漏尿情况,需立即更换。

  • 更换尿袋步骤:

    更换前洗手,准备好新尿袋。轻轻分离尿管与旧尿袋的接口,过程中双手不要触碰接口内侧(避免污染)。迅速将新尿袋的接口与尿管连接紧密,更换后再次洗手。

二、紧急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说明可能存在感染或尿管异常,需立即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

  • 身体发热(体温≥38℃)。

  • 下腹部胀痛、尿道有灼热感或疼痛感。

  • 尿液颜色异常,如浑浊、有恶臭气味,或出现血尿(尿液带血)。

  • 感觉膀胱胀痛有尿意,但尿袋内尿液量很少(可能是尿管堵塞)。

  • 导尿管意外脱出。

注:请按医护人员交代的时间回院或在当地医院拔尿管。

若拔尿管后仍无法自解小便或残余尿大于150毫升,需重插尿管,并与主管医生联系。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