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岁月丨“床”前明月光

10月11日 09时 阅读 31575

“床”前明月光

□ 刘劲楠

  小时候学《静夜思》,一直以为李白是在睡觉的床前看着地上的月光思故乡,彼时就想,李白当时可能睡迷糊了,否则,在温暖的屋内怎么还会“疑是地上霜”呢?

  现在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说“床前明月光”的“床”被误解了千年,这个“床”不是指睡觉的卧具,而是指井栏。古代的井栏呈方框形,围住井口,形状上与床相似,故名。遥想当年,李白旅居异乡,在井边看到皎洁的白月光,心中不由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个“背井离乡”之人在异乡的井边思故乡,这种解释既符合诗中的意境,也符合古代的实际情况。“井”的意象不言而喻。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床”是“窗”的通假字或“床”就是卧具,见仁见智。

  我家的屋后、小叔家的屋旁就有一口围着井栏、盖着井盖的井。每次回到家中我都要在井栏边站站,在井台上坐坐,有月光的晚上望月忆往昔,因为,这口井的变迁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与情怀。

  最初,这口井其实只是自然形成的一个较大的水凼,没有井栏,也没有任何防护设施,我记得井边原来有几棵桃树,桃花桃叶飘落水中,人们也并不介意,照常饮用。现在想来,竟然能联想到“春来遍是桃花水”的诗意。桃子欲熟未熟之时,调皮的小孩子会去摘桃子。为了安全起见,父亲把几棵桃树忍痛割爱给砍了。然而,不安全的事件后来还是发生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某个大热天,我和一群小伙伴们在井边玩耍,突然听见有人叫:“桃红在井里划水玩呢”。我跑过去一看,只见比我还要小的小伙伴桃红已浮在水面,她的花衣服都鼓起来了,那时也只有四五岁的我立马明白,桃红不是在划水,而是被水淹了(当然,那时尚不知“溺水”一词)。小伙伴们惊慌失措,因为大人们都到田地干活去了,只有一个盲人大哥(桃红的亲大伯)住在井后的茅屋里,我赶快把他拉到井边,“指挥”他救桃红,好在井口面积不大,盲人大哥在我的“指挥”下,划拉了几下就把桃红打捞上来了,大哥蹲在地上抱着桃红,把她横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不断拍打她的背部,桃红吐出了呛进去的水,不久就回过神来。等大人们闻讯赶回来,见有惊无险,都夸我是个乖孩子,当时负有“监护”责任的盲人大哥吓得直翻白眼,不敢作声。后来,桃红的妈妈感激不已地煮了几个荷包蛋给我吃,我记得还放了冰糖,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受到的“见义智为”的奖励,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经过这个事故后,急公好义的父亲组织周围的邻居一起出工出力,把原来的水凼挖得更深,并用砖把四壁砌好,又给水井三面用青砖砌了围栏,围栏的前端一边做了一个井台,在围栏入口的一面砌了几级台阶,这样,水涸水溢都便于取水用水。这个原始的水凼才被打造成了一口真正的水井。有了井栏,也就有了安全防护设施,因此,比原来安全多了。村人挑水用水也更方便了,水井离我家近,我有时直接用桶提水。夏日的夜晚,经过一天劳作的男人们,就在井边提出一桶水,穿个裤头子,在这露天“浴场”淋浴,人们边洗澡边说说笑笑,或交流一下农活,或插科打诨,轻松而愉悦。月明之夜,明亮的月光,照得井水泛着银光,人们便同时来个“月光浴”。

  这口井因为有了父亲的倡议,从此有了“床”。

  21世纪初,这口井又出了一个事故。因大妹夫和大妹妹一直在外打工,我的父亲母亲在家带(监护)着小侄女。有一天父亲在外做事,母亲在做家务并照看只有几岁的小侄女,突然发现小侄女不在身边了,母亲屋里屋外找了一遍,仍然没找到人,母亲很警觉,赶快跑到水井边,在台阶上先看到了一双小孩的凉鞋,母亲一眼认出了是小侄女的凉鞋,再急忙往井里看,果然看见小侄女浮在水面。母亲迅速把她抱了起来,好在安然无恙。相隔三十余年,两个小孩落入同一口井,但都有惊无险,村里人都欣慰地说这口井很“干净”(意思是不凶险)。

  经过这个事故后,父亲找来小叔商量,把井封起来,只留下一个口子,又用水泥浇筑了一个井盖,把井口盖上,挑水用水时,大人可以把井盖掀开,小孩子却搬不动,安全问题自然就万无一失了。

  这口井因为有了父亲的再次倡议,从此有了盖。

  前几年,通过我多年努力、多方争取,终于为我们村争取了新农村建设指标。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请人把那青砖上爬满了岁月裂纹的井栏加固并粉刷一新。那时,父亲已离世好几年了。虽然父亲生前没有作过交代,但父子之心是相通的。对这口井的呵护,也算是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通了自来水,但母亲一直没有接公家的自来水。因为,父亲在世时,就买了个水泵,把水管安到这口井里,用井盖盖上,抽水饮用。母亲已习惯了父亲生前安排的一切,包括饮用这口井的水。虽然井水依旧清冽,但是我们却再也尝不出当年的甘甜。母亲没读过书,不会用华丽的辞藻或深情的语言表达怀念之情,但饮水思人,应该是她永存于内心深处的真情。

  常忆床前明月光,触“井”生情思故乡。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