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九江港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一艘艘班轮正紧张作业,这些货轮将通过“沪浔快航”直达上海港,最快67个小时就能对接国际航线。这条如今已实现每周6班的高效物流通道,正是九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九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亲临九江的殷殷嘱托,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制造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三大攻坚行动”,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抢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深度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城市,九江以战略性的视野打造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制度规则的“软对接”,从产业协同到人文交融,一场深层次的跨区域合作实践在赣北大地澎湃涌动,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通道升级 从“地理接近”到“时空压缩”
立足临港沿江的独特优势,九江全力打造区域航运中心,持续深化与长三角的互联互通。随着2024年瑞昌、彭泽港区的正式开放,九江港实现全开放、全贯通。九江—上海—世界各港的集装箱航班,极大增强了九江港口岸外贸进出口能力和增长空间,使其枢纽能级显著提升。
在深化航线合作方面,九江—上海“天天班”,九江至南京始发集装箱班轮、九江—舟山江海直达、九江—太仓航线先后开通,九江港始发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9条,有效连接长三角主要港口。在提升口岸通关效能方面,九江港—洋山港开通“联动接卸”业务,为直靠洋山港货船每柜节省3200元、压缩60%的通关时间,企业每标箱节省中转装卸费至少120元。
在优化港口物流链的同时,九江致力于构建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公路建设,加快铁路合作。目前,彭泽至宿松过江通道、湖口至九江跨湖二通道(G4231南京至九江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等关键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同时,九江正积极携手安徽池州,合力推动已纳入多项国家级规划的九池铁路尽早实施,以期打通直达长三角核心城市的高铁新通道,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
产业耦合 从“梯度转移”到“协同创新”
产业对接是九江融入长三角的重头戏。2025年1~7月,九江签约的亿元以上项目中有124个来自长三角地区,占签约总数的27.6%;签约金额670.54亿元,占总签约金额的34.8%。这些项目不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带着创新基因的升级合作。无论是落户修水县的界首天鸿包装制膜和锂电隔膜生产项目,还是瑞昌市的苏州玄隐医用同位素生产及研发中心项目,或是德安县的浙南合成革新材料科技园项目的成功签约,都如同播下的一颗颗创新种子,在九江的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共同滋养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雨林”,成为“梯度转移”迈向“协同创新”的生动标杆。
更具前瞻性的是“人才飞地”的创新探索。九江率先在全省认定市级“人才(研发)飞地”,目前已在上海、南京、杭州、嘉兴等地认定8家“人才(研发)飞地”。这种“人才在外地,科研在九江,项目在异地,产业在九江”的模式,巧妙地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创新资源的“无边界”整合,走出一条开放式创新的新路子。
浔金合作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2024年8月,九江市与上海市金山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人才交流、产业协作、园区对接、文旅融合、教育互动等方面进行布局,标志着两地合作从初期的零星探索迈入了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新阶段。这一顶层设计,如同为浔金合作安装了“导航系统”,使合作从“单点突破”转向“整体推进”。
在战略引领下,浔金合作形成系统集成的生动实践。文旅融合方面,浔金两地不仅签订了合作协议,更共同精心打造了以庐山康养、山南研学、鄱阳湖观光为主题的三条“浔金”旅游线路,唱响了“庐山天下悠”品牌。教育协作方面,从基础教育阶段的多所学校“结对子”,到高等教育层面九江学院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上海理工大学九江创新研究院,并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链条覆盖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医疗惠民方面,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华山医院建立全面合作,并成功加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临床研究网络”,让九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医疗服务。浔金合作已从最初的情感联结、项目对接,升级为理念互鉴、资源互通、效益共享的深度协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九江正以“融长逐新、向江图强”的磅礴气势,打造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为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更多“九江实践”。
(九江日报记者 陈 芳)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