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展优秀护士从医经历经验和大医精神分享活动

9月22日 11时 阅读 28494

NEWS

护佑生命,薪火相传。9月17日,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展以“崇德敬业”为主题的优秀护士从医经历经验和大医精神分享活动。

NEWS

图片

林桂红,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从事护理工作32年,先后被授予“江西省优秀护士”“九江市直工委优秀党员”称号。


1993年的一天,我走进精神科病区,20多个患者,友好的、敌意的、哭闹的、自言自语的、生活不能自理的。没有家属照护,吃喝拉撒都由护士负责。刚毕业的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些迷茫,可面对几个围过来的友好打招呼或好奇地问东问西的患者,又觉得一丝亲切,感觉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上班没几天,一个新来的女患者说我“接近”她老公,手指着、很凶地辱骂,我只有委屈地落泪。过了两天,那位患者不好意思地、真诚地向我道歉,一刹那,我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病情控制时她能和平常人一样表达情感。精神疾病患者异常行为的背后,都是某种痛苦的表现,家属无助又充满期待的眼神,也让我感受到精神心理医院既承载痛苦与挣扎,也孕育希望与治愈。


精神疾病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失去理智突然伤人,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因为委屈而责怪。有一次发药,一位患者认为是毒药不肯服用,我耐心讲解服药的重要性。突然,她脱下鞋子朝着我的脑袋狠狠砸下,我的头上顿时肿起一个大包。一旁的同事准备训斥患者,我强忍着疼痛拦住同事,一边进行保护性约束,一边忍痛继续与患者沟通,一口一口地喂药。


在疲惫时保持镇定,在委屈时保持慈悲,32年的坚守让我明白,传承不仅是知识的授予,更是仁心的接力。

图片

蒋冬华,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护士长、临床第三党支部书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5年,先后荣获“江西省优秀护士”“九江市优秀护士”“九江市最美护士”“九江市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时间过得真快,回想我刚刚穿上白大褂、戴上护士帽的那一刻,心情和刚入职的年轻护士一样,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夹杂着些许的紧张和不安。


在精神科工作期间,我深刻体会到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弱势群体,社会排斥现象严重。对待每一位患者,我始终保持着微笑,不管病患是兴奋躁动、情绪低落,还是行为紊乱,我心中始终记着他们是患者,他们的行为都是因为疾病所致,我们要保持良好的护理态度,让患者感受温暖和尊重。有一次,科室来了一个亚木僵状态的患者,不食、不语、牙关紧闭,违拗。为了防止发生感染,需要做口腔护理,但他不张口,我就试着滴了一滴水在他唇上,他立刻把口水给吐到我脸上,还连带着血丝。我用纸巾擦下脸,继续轻声细语地跟他说话,分次进行口腔清洁,无微不至关怀使他渐渐地配合起来。出院时,他拉着我的手说:“好姐姐,谢谢你对我的照顾!”


在临床工作中,一个微小的举动,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安慰。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为了最大程度保护老年患者这一高危人群的安全,医院将整栋老年大楼封闭式管理1个月,我带领护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中。面对危重病人和高风险环境,我每天第一个到岗,检查夜间工作、安排当日工作、制定重症患者护理措施,还要对整栋大楼的物资进行调度。关注老年患者的情绪,我每天抽时间安慰、鼓励、陪伴老人家,给患者的家人打电话、发视频、报平安。有些患者家属特意打来电话,叮嘱医务人员注意自身安全,有些患者康复出院后还专门送来鲜花和锦旗,这些都是对我们辛苦工作的最大鼓励和肯定。


“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能力”,作为护士,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去回应患者的痛苦,给予他们希望和力量。

NEWS

图片

真诚的分享,如春雨浸润人心,台下的护士姐妹时而低头记录,时而若有所思,眼中闪烁着向上向善的光亮。倾情地分享,不只是经验的单向传递,更是一次团队精神的凝聚和升华。


(来源: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