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建礁守礁的故事
□ 罗幸泉
1988年“3·14”赤瓜礁海战的硝烟虽然远去,当年我部派员参与南沙建礁守礁的故事也渐渐淡出历史的记忆中,但其中折射的光芒却依然鲜活透亮……——题记
“绿豆芽花”
说起当年的建礁,说到底就是对收复的岛礁,在礁盘上建个遮风挡雨的铁皮棚子。为此,南沙高脚屋这个名词也就应运而生。要问收复的岛礁的礁盘有多大?说出来你恐怕不敢相信。露出水面的礁盘小的只有几平方米,大的才10多平方米。放眼茫茫大海,这种密不透风的铁皮屋,既成了守礁官兵的栖身之地,更是展示大家报国情怀的舞台。当时,礁上最缺的就是淡水和新鲜蔬菜。由于长时间食用罐头制品,不少人的嘴角都泛起了水泡。别看这里条件艰苦,但官兵们始终充满着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一天,负责烧饭的志愿兵小汪发现上礁时带来的几公斤绿豆没有动过,灵机一动就萌发了发绿豆芽的想法。说干就干,他用大陶瓷碗装了半碗绿豆,然后小心翼翼地倒上半寸深的淡水。哪料到,第二天一早,陶瓷碗里冒出了绿豆芽,芽的顶端有一片绿色的小叶子,柔嫩欲滴。大家一看,眼睛都放光了。因为上礁之后,每天除与汹涌的浪涛作伴以外,谁也没有见过绿色的植物。于是礁长提议:绿豆芽暂缓食用,让大家多观赏几天,并当场把“绿豆芽花”命名为礁花,此举得到全礁人员的一致拥护。
“小黑”
小黑是条不满一岁的小狗,它的主人叫方老兵,是经过特批跟着方老兵一起来的。按照正常的规定,守礁人员每三个月轮换一次。方老兵的家乡地处经济发达乡镇,其父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通过科学养殖种植致富之后,方老兵的父亲深知国防建设的重要,毅然把独生子送往军营锤炼。方老兵不负众望,在部队苦练技艺,成了响当当的“习武尖子”。正因为如此,方老兵成了首批守礁人员之一。
上礁之后,作为编外的小黑显得很兴奋,对特殊的环境格外好奇,一会儿这里看看,一会儿那里跑跑,一会儿舔舔这个人的手,一会儿咬咬那个人的裤腿。的确,小黑的到来,给礁上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大家都喜欢小黑,都爱逗着它玩。小黑似乎特别配合,开心时还汪汪叫上几声,竖起前腿围着高脚屋内走一圈,那可爱滑稽的样子,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为此,大家都给它送了一个外号:开心果!
一个月之后,方老兵渐渐发现,小黑好像没有以前那样活泼了,经常喜欢蹲在高脚屋门前向着大海深处眺望,一蹲就是好久。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方老兵的眼睛。他知道:小黑是想家了!他打算等半月后补给船来礁补给,就托人把小黑带回大陆去。
岂料到,一场特大台风横扫而来,海面顿时掀起了层层巨浪,犹如千军万马在厮杀。一连几天,高脚屋就像一片飘落的树叶,在奔涌的漩流中摇晃。这剧烈的变化,让小黑感到了空前而极大的恐惧与不安。为此,小黑对着大陆方向狂叫不止,等到叫累之后,趁人不注意,它纵身跃入了滚滚的波涛之中……
据悉,小黑跳海之后,方老兵也难过了好一阵,后悔不该把小黑带到礁上来。等到换防回乡休假时,他特意在自家门后的小山上,给小黑做了一口空冢……
一封未发出的电报
补给船到礁上补给,对于守礁官兵而言,简直就是一个狂欢节。先说物质享受。每个人都可以轮流到补给船上痛痛快快洗上一个澡,把身上黏涩涩的东西冲洗掉,然后大口大口吃上一顿绿色蔬菜,开开心心享受一番。
物质享受固然重要,但精神寄托却是守礁官兵最大的期待。可是对于战士李岩来说,他的内心一直是矛盾的,他既盼家中来信,又怕家中来信。
原来,来自豫北山区的小李,早年丧父,是妈妈一手把他送到部队来的。小李知道妈妈身体一直不太好,很是挂念,而妈妈每次来都嘱咐他,要在部队好好干,当个好兵,她不用惦记,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小李不忘妈妈的期望,在部队勤学苦练,多次受到嘉奖。这次被选派到南沙守礁,由于保密的原因,小李就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妈妈,只是说他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执行任务,等任务结束后一定回家看望妈妈。
但,补给船捎来舅舅写来的信,很快把他美好的愿望砸了个粉碎。舅舅在信中沉痛地告诉他:他妈妈在一个月前就不幸去世了。记得他妈妈病重住进医院时,他看见她时而偷偷拿着小李的照片看。于是,他忍不住凑近说:“姐,给部队拍个电报,让岩儿回来一趟吧!”凡是当过兵的都知道,按当时的情形,电报一般是用于快速通报家中重大事件的通信手段。因此,部队曾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电报找你家。
谁知,妈妈果断地拒绝拍电报的请求。几天之后,妈妈病情恶化,进入病危状态,舅舅的再次请求,又遭到妈妈的拒绝,她说:“岩儿在很远的地方执行任务,不要打扰他。”弥留之际,妈妈断断续续吃力地告诉身边人:她死后谁也不准给部队拍电报,不要影响岩儿的正常工作。一直到断气时,她的手里依然捏着那张皱巴巴的照片……
看到这里,这个性格坚毅的高大汉子再也忍不住了,一行热泪夺眶而出,朝着故乡的方向长跪不起……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