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粑粑,兜里坐个嗲嗲(dia dia)……”这首脍炙人口的九江传统童谣,未来将不再仅仅回荡于老街小巷,更将跃然于画纸之上,流淌在斑斓的色彩之中。9月5日,“九江童谣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重塑研究”课题组正式开题,旨在将厚重的本土文化与现代美术教育创新融合,为传统文化传承与美育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径。
主持人赵倩倩做开题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流行文化的冲击,承载着一代人集体记忆的九江本土童谣,正面临着被年轻一代遗忘的危机。如何让这些充满生活气息、韵律优美、故事性强的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响”起来,成为本土美育工作者们思考的课题。与此同时,初中美术教育也面临着从单纯技能培养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转型挑战。
课题组邀请九江市美术教研员孙俊琦指导。孙老师表示:“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契机,既能深度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又能让他们在创作中根植乡土,获得文化认同感。九江童谣恰好是一个完美的载体——它有声、有画、有故事,是天然的美术创作源泉。”
该课题并非简单地将童谣作为艺术创作元素,而是要进行一场深度的“重塑”。这项充满情怀与创新的探索,能为九江乃至全国的乡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提供一份宝贵的“九江样本”。
(来源:九江市鹤湖学校中学教学教研中心 李颖)
编辑:毕典夫
责编:刘瑶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