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张照片,大家肩上都扛着堵决口用的物料,成年人一般都是2袋起,这个孩子瘦瘦的,也扛着一袋,跟着大人一起。”8月29日,摄影爱好者陈北云拿出一沓泛黄的照相,向在场众人讲述起1998年九江特大洪水期间抗洪抢险时的难忘经历,将时光拉回那个风雨同舟的夏天。
1998年,受长江上游和江西大范围降水综合影响,长江九江段最高水位达到23.03米。1998年8月7日,是九江人民难以忘却的一天。当日13时50分,受持续高水位浸泡,长江九江堤九号段4、5号闸口,被洪水冲破60多米的口子,淹没了九江市西区。彼时45岁的陈北云,带着心爱的相机,主动赶往抗洪一线。1998年8月10日上午,正是决战合龙的关键时刻。由于决口封堵现场实行严格管制,陈北云无法进入核心区,其转而赶往市区客运码头17—18号闸口的物资转运点。为了捕捉最真实的画面,陈北云跟着抢险队伍穿梭在堤坝、安置点之间,脚下是泥泞的道路,耳边是风雨声与抢险口号声,相机成了他“记录感动的武器”。
“当时,眼前的一幕令我终生难忘。全城的男女老少纷纷奔赴在一线,有的在装物料,有的则一把扛起物料。武警官兵和解放军战士们每个人肩上都扛着两袋沉重的物料包,在运料船与堤岸之间疾步往返,奋力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人群之中,有一个男孩格外引人注意。男孩头上带着伤疤,身材瘦小,却咬紧牙关,背起沉重的物料包,和大人们一起不停地穿梭在运料船与堤岸之间,脸上没有一丝疲惫。”说到这,陈北云眼眶泛红,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个男孩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啊,和我家的孩子差不多大。”被眼前一幕深深震撼的陈北云赶紧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感人至深的瞬间。
编导:刘新乐 陈姗
这张照片后来被命名为《编外小兵》,先后在多地举办的九八抗洪抢险图片展及中国第六届国际摄影节中展出,并被收录于《九八江西抗洪纪实画册》(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等画册之中,成为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让陈北云始终牵挂于心的,是照片上那个男孩的人生。“我特别遗憾不知道那个男孩叫什么,家住哪里。”陈北云有些哽咽地说。
2018年,正值九八抗洪二十周年,陈北云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这些年来,我通过九江论坛、《等着我》栏目、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美篇等多个平台多次发布寻人信息,希望找到这位当年的‘编外小兵’。我想知道27年过去了,他还好吗?我想亲手把这张照片赠予他,我还想告诉他,他的故事被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收录,无数人看到了他、记住了他。”
那一年,陈北云拍摄了1000余张照片,记录了那段众志成城、共战洪魔的难忘历程。也因为这次经历,陈北云与当年参与抗洪抢险的战士赵修春结缘,认下赵修春为干儿子。“决口封堵成功后,赵修春和部队离开的前一晚,他将自己穿过的南京军区发下的长江抗洪九江大决战体恤赠送给我留作纪念。那件体恤上的每一道汗渍、每一处磨损,都是当年抗洪抢险的见证,这一次,我将这件体恤捐赠给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希望能让更多人记住那段并肩作战的日子。”
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感人瞬间,在陈北云的讲述中鲜活起来,也让“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在新时代依旧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编导:刘新乐 陈姗 九江日报记者 张倩/文 孙昌模/摄 都晓辉/视频制作)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