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了,可每当想起当年洪水漫过堤坝的场景,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沙袋碰撞的声响、战友们的呐喊声。”8月29日,曾经服役于武警部队九江支队教导大队的老兵方九宝再次来到九江,和众人讲述起1998年九江特大洪水灾害中,自己和战友们并肩抢险的难忘经历时不禁红了眼眶,“那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啊。”
1998年的夏天,持续一个多月的强降雨,让长江流域的水位不断升高,各地抗洪抢险形势异常紧张。“1998年6月26日21时50分,我们教导大队在支队长周林的带领下,紧急奔赴九江受灾最早、灾情最严重的德安县黄甬乡,展开抢险救援。从那一刻起,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先后转战于长江大堤的东升堤、益公堤,以及八里湖、赛城湖、鄱阳湖等多个险段和重灾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方九宝仍历历在目,“最让我永生难忘的是参加封堵长江九江段决口的战斗。从决口发生到最终合龙,我们大队连续鏖战六天五夜,与广大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封堵决口的伟大胜利。”
“1998年8月7日中午,我们接到紧急命令,火速驰援长江九江堤九号段4-5号闸口。大队长陈文生带领我们教导大队170人刚抵达现场,又接到前往八一粮库搬运粮包的任务。”方九宝说,当年的自己仅20岁,当看到房屋全被淹没,百姓流离失所,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尽管房子没了,可是九江人民很坚强,全都自发地帮忙扛沙袋堵决口,我们就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堵住决口,将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方九宝和战士们随着运粮船再次返回决口处,投入沉粮包、抛石料的紧张战斗中。甲板被烈日烤得滚烫,大家连续作业,不断有人被石块砸伤、划破。持续的高温烘烤、洪水浸泡、汗水侵蚀,几乎每个人身上都长出成片的红斑和疱疹。“可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咬牙坚持着,这是我们作为军人的担当与使命。”
1998年8月10日下午,钢木结构框架终于搭建完成。“我们要在与江面落差近3米的框架内,筑起一道60多米长、4米宽的全封闭堵水坝——这意味着必须将整段决口彻底封死。”方九宝回忆说,“我们九江武警支队承担了60多米决口上段的填堵任务。当晚7时,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后,我们腰系绳索,毅然跳入咆哮的洪流中垒填沙袋。洪水冲击钢管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水流猛烈冲击身体,闷痛难忍,呼吸艰难。杂物随急流不断撞击我们,许多人鲜血直流,却仍然坚持。洪水吸力极大,站不稳、挪不动,不时有队员被吸入水中,甚至没顶。”说到这,方九宝顿了顿,有些哽咽,“我记得在临近凌晨时分,我脚下垒好的沙袋突然被冲垮,我整个人瞬间被洪水吸入深处,身体死死卡在钢管之间,动弹不得,幸亏战友拼命拉拽才得以获救。当时我已不省人事,鼻血直流,真的是与死神擦肩而过。”
1998年8月11日9时许,方九宝和战友们终于将决口上段堵水坝垒出水面。1998年8月12日晚,长江大堤九江段决口封堵成功,“我们打赢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方九宝有些激动地说,“再回头看看,所有的苦和累都算不了什么,我们成功了,九江保住了!”
再次来到九江,看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方九宝感慨良多,“九江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来到这里,我和战友们当年一起奋战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山河无恙,不负当年热血。”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承载着一名老兵对初心的坚守,也见证着岁月变迁中不变的守护与担当。
(编导:刘新乐 陈姗 九江日报记者 张倩/文 孙昌模/摄 邓晨瑞/视频制作)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