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稻香中耕耘品格

8月29日 18时 阅读 30116

盛夏末伏,赣北大地暑气未消。在都昌县汪墩乡排门村的广袤田野里,连片的稻谷已褪去青绿,染上灿烂的金黄,压弯了稻穗。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香,混合着泥土与阳光的气息。这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当地农民们正驾驶着一台台红色的联合收割机,迎着热浪,与时间赛跑,展开一场紧张的夏粮抢收“大会战”。这繁忙的丰收图景,不仅关乎粮食与生计,更是一堂无声却深刻的全民德育课。

抢收,是一场与天时博弈的“勤”之课。 农谚云:“稻黄一时,龙口夺粮。”晴朗的天气是抢收最宝贵的窗口期。都昌的农民们深知,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便可能让一年的辛劳付诸东流。因此,晨曦微露,田间便已引擎轰鸣。收割机如钢铁战舰般在金黄色的海洋中平稳航行,锋利的割台将一排排稻穗吞入,顷刻间,脱粒、分离、粉碎稻秆一气呵成。驾驶员们汗流浃背,却顾不得擦拭,只为争取更多时间。这份与天争时的紧迫感,教给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学业与人生亦是如此,唯有在平时勤勉耕耘,在机遇来时全力把握,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丰收季”。

抢收,是一曲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协”之曲。 现代化的农机是这场“会战”的绝对主力,但绝非唯一角色。在田埂上,总有老农佝偻着身影,弯腰拾起机器偶尔遗落的零星稻穗,践行着“颗粒归仓”最古老的承诺。年轻人熟练地操作机械,老一辈则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指挥着运输车辆的行进路线,确保收获的稻谷能第一时间晾晒归仓。这是一幅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高效协作的动人画面。它深刻地启示我们,真正的进步不是抛弃过去,而是新旧力量的完美融合与代际之间的无私接力。个人的力量渺小如穗,但团队协作却能汇聚成丰饶的粮仓。

抢收,是一首写给大地与汗水的“惜”之诗。 当你看到农人捧起一把新收的稻谷,脸上绽开朴实而满足的笑容时;当你看到被粉碎的稻秆再被均匀地撒回田间,化作来年的养料时,你便会真切地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千钧之重。那碗中晶莹的米饭,其背后是春耕的期盼、夏耘的汗水,更是秋收时节与风雨的赛跑。这份艰辛,教育我们最纯粹的感恩——对土地的感恩,对劳动者的感恩,对每一份付出的尊重与珍惜。

都昌田野间的轰鸣声终会渐渐平息,但这片土地所孕育的勤劳、协作、珍惜与感恩的品格,却如种子般生生不息。让我们年轻一代,不仅做丰收的见证者,更应该做这些宝贵精神的传承者,在人生的田野上,勤奋不辍,精诚协作,最终收获一个饱满而无悔的金色年华。

(北京化工大学 王子徐)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