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所做的事看似平常,或许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完成,但能做好这些小事意义非凡……”近日,90余岁的周天佑佩戴着军功章,走进九江市硬骨头六连希望小学的课堂。作为雷锋生前的战友,同时也是九江市浔阳区战旗红老兵志愿服务宣讲团荣誉团长,他面对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声音沉稳而深情。
自1988年至今,三十余载光阴里,周天佑始终以赤诚之心坚守,累计进行了400余场宣讲,先后获得了“江西好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在一次次的真情讲述中,让雷锋精神在岁月沉淀中愈发鲜活明亮。

群英会上识英雄
结识雷锋成知己
20世纪60年代初,周天佑在沈阳部队服役。在一次军区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上,周天佑与雷锋相识。“他性格开朗,待人和蔼可亲,平时一有时间就抢着做好事,喜欢帮助别人。”周天佑回忆道。两人同属一个军区部队,共同话语比较多,一来二去,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一场报告会上,雷锋用朴素的话语、质朴的情感,诉说着自己忠于革命,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心愿。这番赤诚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在周天佑的心底,悄然种下了一颗奉献的种子。

“那时候抚顺发大水,我们部队好多人捐献,战士一个月只有6块钱津贴费,战士一般的情况下捐两毛到一块,但是雷锋捐献了110块。当时我就问他,你怎么捐这么多呢?他说我是个孤儿,是人民养大的,现在人民有困难,我尽我的努力去帮助人民是应该的”这一席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雷锋精神的真谛。
青春热血铸英雄
隐秘奉献终无悔
后来,周天佑因工作需要被组织调到异地开展“两弹一星”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来不及也不能向雷锋作任何形式上的告别,就悄悄地离开了辽宁抚顺。直到1963年3月5日,周天佑才知道雷锋已经牺牲。痛失好战友的令他悲痛不已,他当即向领导请了假,专程前往抚顺凭吊,站在“雷锋墓”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返回西北后,他根据自己与雷锋交往的亲身经历,向战友宣传介绍雷锋的先进事迹,并编了快板小书《大方与“小气”》歌颂雷锋,以此寄托哀思。

从中国试射第一枚导弹开始,到把卫星送上天,他在茫茫大戈壁,整整奋斗了17个春秋。“试验基地”工作环境极端艰苦,当时周天佑负责研究“火箭推进剂”专业,长期处于高原环境下且接触有毒燃料,他因高原反应引起了神经功能紊乱,严重时甚至难以正常进食。每当他感觉难以坚持时,是战友雷锋“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格言,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周天佑把人生的大半青春都献给了这段漫长的艰苦岁月,但他无怨无悔,因为自己为民族复兴的强国、强军梦尽了力所能及的职责。
红色宣讲续薪火
雷锋精神驻心间
自1988年起,周天佑就踏上了宣讲雷锋故事的征程,三十余载如一日地传承雷锋精神。退休后的周天佑,脚步从未停歇。他将传承雷锋精神视作肩头沉甸甸的使命,把校园当作播撒精神火种的主阵地。如何用鲜活故事串联,让雷锋精神跳出书本、直抵人心?他将自己与雷锋相处时的亲身感悟和雷锋事迹的点点滴滴,进行系统的整理,并结合当前时代精神的实际进行阐释。这些年,他的身影遍布九江各大中小学与幼儿园,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崇敬光芒,是他最欣慰的时刻。这位可敬的老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2011年,九江市濂溪区匡庐小学打造雷锋主题馆。周天佑将珍藏多年的资料、道具、书画、书籍与照片,毫无保留地捐赠给九江市濂溪区匡庐小学的雷锋主题馆,义务为馆里作宣讲报告,用行动践行着“把一切献给精神传承”的承诺,退休至今,他先后应邀宣讲达400余场次。

2021年,87岁高龄的周天佑再次披挂上阵,以满腔热忱参与组建浔阳战旗红老兵志愿服务宣讲团,并担任荣誉团长。这支特殊的宣讲团汇聚了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中荣立战功的老兵们。他们用饱经沧桑却依然铿锵有力的声音,讲述着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这些银发战士们走进校园、机关和企业,将浸染着血与火的红色记忆娓娓道来。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战斗故事,让听众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丰功伟绩。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年轻一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四年来,这支特殊的宣讲团已开展百余场红色宣讲活动。从校园课堂到社区广场,从机关会议室到企业礼堂,处处都留下了他们传播红色文化的足迹。
从青丝到白发,这位“不老宣讲员”的课堂跨越时间,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温度。雷锋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周天佑用一生的坚守证明:有些故事,值得讲一辈子;有些精神,永远年轻。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熊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