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好年景 拼出好气象丨“一条服务链”如何“链”动硅产业?

8月14日 15时 阅读 29959

盛夏的蝉鸣穿透热浪,高温炙烤的工地上,钢筋碰撞的脆响与机械轰鸣交织,特派员穿行于项目建设现场,一份份不断刷新的建设进度表,正生动书写着永修有机硅产业“链式”跃升的强劲心跳,记录着“穿透式服务”的破冰实践。

在永合新材料永修光刻胶及树脂的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工地上,项目负责人朱佩语速极快,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脖颈滚落,每一个时间节点如同嵌入精密齿轮:“我们于6月20日正式开始施工,截至目前主体已经基本完成。按照计划安排,预计8月底前,22栋单栋主体将全部封顶,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砌体、二次结构,争取明年3月前安装设备,达成试生产条件。”

短短两个月,这片98.33亩的土地已迅速嵌入永修有机硅产业链的脉搏之中。当项目动工与火炉般的酷暑相逢,永修县燕坊镇的“穿透式服务”成为了项目推进的“隐形支柱”。

“全生命周期穿透式帮扶是我们为企服务的宗旨。”燕坊镇党委副书记、特派员袁威打开手机,细致清点每日汇报的工地人员安排和施工进度。“我们每周都同企业一起召开例会,倒排工期、细化目标,从项目立项审批到土地证、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的手续都由我们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真正实现了全流程保驾护航。”

如此体量——总投资20亿元、年产2万吨光刻胶和1.5万吨树脂的项目,正以惊人的节奏追赶着2026年6月投产的终点线。

相距不远,江西胶尹特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则是另一番景象。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谢贤奎介绍:“我们是今年2月4日开工,10栋主体目前9栋已完成封顶,预计9月主体工程竣工,12月完成设备调试并开始试生产。”他深知,这个投资1.6亿元、年产1.8万吨有机硅新材料项目能够快速推进,靠的是白槎镇创造的那个“奇迹数字”。

“用时21天!我们凭借‘四证联发’刷新了九江区域项目落地申报的新纪录。”白槎镇副镇长、特派员刘帆话语中带着自豪,“自今年4月底启动项目备案后,我们组建了企业帮扶专班,全程跟进项目手续办理,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有力推动项目加速落地。”审批链条的无缝咬合,将传统行政壁垒转化成产业加速的养料。

恰逢高温酷暑,除了科学安排错峰施工,项目组更将防暑降温物资保障与作业环境实时监测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建设者安全、工程有序推进。

两个项目的加速度,在永修166家有机硅企业的产业链条中激起涟漪。

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产业矩阵”,从“规模领先”到迈向“质效领跑”,这片因硅生辉的土地,早已从半个世纪前播下的希望种子,蝶变为国内最完备的有机硅产业链。

如今,永修全县有机硅及配套企业从2021年的110家增至166家,开发有机硅产品1000多种,产业关联度达70%,连续四年荣获省级优秀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优秀等次,更跻身“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之列。2024年,永修成功签约有机硅项目22个,同比增加12个,其中专精特新项目8个,同比增加5个;在2025年第二批招商引资集中签约的24个项目中,10个为有机硅产业项目。

以有机硅为媒,永修在创新驱动中迈向高端,在产业协同中拓展空间,让“因硅而兴”的故事持续焕发光彩,为全国有机硅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永修样本”。

记者手记

穿行于永合新材料项目与江西胶尹特新材料项目的建设现场,两个场景,同一种“心跳”。高温下的钢筋是永修有机硅链的“筋骨”,特派员衣服上的汗渍成为为企服务的“勋章”。每日更新的施工数据、“四证联发”21天新纪录、全流程帮办代办……这是“穿透式服务”追求极致效能的生动注脚,不仅穿透了审批流程的层层关卡,更深植了“链式思维”的基因。

眼前这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是永修有机硅产业蝶变最直观的印记。从万吨级装置的奠基,到166家企业群星闪耀的产业拼图,从单体到上千种细分领域,当“穿透式服务”成为制度标配,每一次高效的审批、每一处贴心的保障都印刻着服务产业链的初心,这片因硅生辉的土地正以实实在在的“链”上加速度,为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九江日报记者 龙群 胡依倩/文 洪显智/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