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课堂丨胃的强大保护机制与真正威胁因素

8月13日 16时 阅读 29925

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器官,并不容易受损。作为一个由多层肌肉构成的囊袋,胃的弹性极佳。成人的胃容量约为1.5升,部分人甚至可达3~4升。空腹时胃呈管状,饱食后则可膨大如球。

image.png

胃壁共有4层: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黏膜上皮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紧密排列而成,不留缝隙,有效阻止胃内化学物质渗入。这些细胞分泌的中性黏液,与其他腺体分泌的黏液共同在胃壁内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浆液”。这层浆液既能防止胃壁被物理划伤,又能中和胃酸,避免胃酸和消化酶直接侵蚀胃壁——此即胃黏膜屏障。

胃还能根据进食情况调节胃酸分泌,因此胃液pH值波动极小。胃内温度也极为稳定,无论摄入冷食或热食,温度变化通常不超过0.3℃。正是凭借这套完善的调节保护体系,胃内环境不易受外界干扰:食物的软硬粗细不影响其消化功能;进餐时饮水不会显著稀释胃酸浓度;冰冷或辛辣食物通常也不会造成实质伤害。若两餐间隔过长引发胃部不适,也未必是胃受损的信号,更可能是血糖降低触发大脑发出的进食提示。

image.png

胃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能破坏其自身保护机制的因素:

·酒精:可穿透胃黏膜,造成急性损伤,导致广泛糜烂出血。

·烟草:尼古丁被胃黏膜吸收后,刺激血管收缩引发黏膜缺血,并在胃酸作用下合成致癌物亚硝胺。

·药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害胃黏膜保护层。

·高盐饮食:长期摄入会持续损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破坏内环境平衡。

·幽门螺杆菌:全球超半数人群感染此菌。它能产生尿素酶抵抗胃酸;激活血小板形成黏膜血管血栓,导致缺血和屏障功能减弱;并能破坏黏膜屏障,使胃酸更易渗透。幽门螺杆菌感染显著增加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

因此,保护胃健康需从规避风险因素入手:限制饮酒、戒烟;积极根治幽门螺杆菌;坚持低盐饮食;多摄入新鲜蔬果;保持三餐规律。规律作息与平和心态,能让你的胃更舒适,身体也更健康。

(来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 周佳芳)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