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树荫下,一群老人正摇着蒲扇,谈笑风生;KTV 的包厢里,传出老人们悠扬的歌声;图书馆中,几位银发老者沉浸在报纸的世界,神情专注而宁静……浔城的银发族们凭借着独特的生活智慧,在热浪中绘就了一幅别具一格的避暑画卷。
树荫乐聚:扇摇风轻处 唠嗑享悠然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下,浔阳区甘棠湖边便迎来了熟悉的身影。70岁的张德发老人手持扇子和折叠板凳,准时前来“打卡”。“这把扇子跟了我好多年啦,那风啊,轻轻柔柔的,可比空调风亲切多了。”老人笑着说,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纯真与满足。
不一会儿,树下便聚集了二十余位老人,他们自带茶杯、板凳,形成了一个移动的“避暑据点”。记者走上前去,与一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攀谈起来。这位老人名叫陈德昌,今年70岁了,他笑着说:“我这把老骨头可受不了那空调的冷风,吹久了浑身不得劲。在这树下,有自然的风吹着舒服。而且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这日子过得才有滋味。”
树荫下,成了老人们消暑纳凉、享受悠闲时光的好去处。老人们有的围坐在一起,闲聊着家长里短、养生心得;有的则跟着音乐欢快地跳起舞来。他们的笑声、谈话声交织在一起,在树荫间不停地回荡。
逃离“蒸笼”:乡野寻凉意 庐山享静谧
酷热难耐之时,不少老年人另辟蹊径,寻得一方清凉天地。在濂溪区威家镇,68岁的刘建国正忙碌于自家菜园之中。“城里热得像蒸笼一样,待在屋里吹空调久了,浑身难受,还是乡下凉快。”刘建国笑着说,话语中满是对乡下生活的眷恋与满足。
而在庐山之上,另一番避暑景象正悄然上演。72岁的退休教师陈明辉和老伴在这里租了一间温馨的小屋,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避暑生活。“山上昼夜温差能有 10℃呢,晚上还得盖上薄被才行。我想把大家的避暑经验和方法整理出来,写成一本书,给更多老年人提供参考。”
65岁的赵秀萍已经连续第三年在庐山避暑了。“我第一年来就爱上了这儿,这山里的空气啊,清新得像刚洗过一样,吸一口都觉得神清气爽。”赵秀萍满脸笑意地说,“在城里夏天热得人心里发慌,晚上也睡不好。可在这庐山上,晚上凉风习习,盖着薄被子睡得那叫一个香。我每天早上起来沿着山路走走,看看周围的风景,感觉整个人都年轻了好几岁。”
城市“错峰”:报纸歌声里 心灵享清凉
当年轻人挤满商场避暑时,老年群体也开辟出了新的避暑空间。在浔城一家 KTV,68岁的赵淑芬包了下午场,带着老年合唱团的成员们练习《红梅赞》。“空调调至 26℃,每小时通风15分钟,比家里闷着强。”赵淑芬一边唱着,一边笑着说。
在市图书馆报纸藏品展厅,几位老人正不紧不慢地在展厅里溜达着看展览。他们有的戴着老花镜,凑近了仔细瞧;有的站在展品前,微微歪着头思考。69岁的余茂松笑着对旁边的老伙伴说:“心静自然凉嘛,看看这些旧报纸,就跟翻开了老家的相册似的,满满都是回忆,这热气啊,一下子就散了不少。”
浔城部分咖啡店成了老人避暑新去处。记者在市中心一家咖啡店靠窗位看到,几位老人围坐,面前放着咖啡和点心。65岁的王大爷称每天都会来此避暑,这里环境好又凉快,还能和老友聊天,他还结识了不少新朋友,让炎热的夏天增添了许多乐趣。
热浪静守:专家支妙招 岁月享安康
“老年人在夏季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察觉中暑等疾病的早期信号。”专业人士提醒道,中暑的早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等,如果老年人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开衣领,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并适量饮用一些淡盐水。此外,高温天气会使人体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心率等指标,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夕阳一点点西沉,金色的余晖洒在树冠上。张德发慢慢站起身来,开始收拾东西。他一边收拾,一边自言自语:“这天气啊,就像人生,热着热着就凉快了。”话语里,满是对生活起伏的平常心。老人们以最自然、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岁月静好”,在热浪中静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幸福。
(九江日报记者 金璐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