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身高长短
■ 冯召岚
长短相对,所以常常一起说。小时候,村里叫人个子高的,都是说,你看人家多长的个子,成为“长子”。身材长短是客观存在的称谓,最著名的莫过于“尧长舜短”了。《荀子·非用》 载:“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尧长十尺,舜短六尺,而皆圣人之资”,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长短身材之说了。其次就是战国时的齐国名相晏子。《晏子使楚》里记载,晏子因矮小身材被楚国设计羞辱,他机智反驳,反将计为计,令楚国无理可讲。《水浒传》里曾描述王英的身材特点:“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姓王名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做矮脚虎。”清代无名氏留下的著作《刘公案》第三回载:“陈大勇生得五短三粗,相貌魁伟。”这里面的“五短”指四肢及躯干较短,“三粗”为颈粗、腰粗、腿粗三处身体粗壮。
随着社会变迁,似乎只有身材高矮之说。如今,无论是审美观,还是现实需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身高上。身高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主流审美,还有个体自信的需要。记得20世纪90年代上初中时,我的父亲发觉我个头长得不快,经常去乡村的赤脚医生那里询问。那时候的农村,大家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每天忙于生计才是头等大事,哪有闲工夫在乎身高。赤脚医生也没当回事,告诉我父亲,之前治疗先天性佝偻病的钙片还剩下几包,让他拿回去试试。这些钙片买回来后,我并不爱吃。感觉味如嚼蜡,一放进嘴里嚼嚼,便全成了粉末。后来,大多数的钙片被我当成玩具,去填补那些被虫蛀出的凳子上的洞。初二之后,我的身高就定型了。二十几年过去了,少年时代认识我的人即使多年未见面,都一眼就认出我来。大家都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点都没变。我问是哪一点,人家便笑着说,和当年一样,没长。
据说选拔运动员会测骨龄,根据需要使用药物干预身高。随着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身高干预不再是运动员的“专利”,已然走入普通家庭。家长们逐渐意识到身高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社交、职业选择,还是自信心的建立上,身高都有着一定影响。身高干预从运动员领域迈向大众生活,这背后是科学认知的普及与技术的进步。
三生有幸,幸在可长。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925488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