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大地的“98抗洪”记忆仍在心头萦绕,今年苗岭深处的榕江特大洪水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个夏天,一首名为《逆行榕江》的歌曲自上线以来广为流传,歌词中“凌晨三点的堤坝,铁锹声声破晓”的句子,让33岁的贵州省榕江县人武部文职人员乐光增听后顿时红了眼眶——那正是他和战友们装沙袋直至天亮的真实写照。
洪流中的镜头与千里外的旋律
这首原创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九江退役军人工作者朱新军。结识乐光增后,他看到这位榕江人武部文职人员连日来的忙碌与疲惫,不禁联想到1998年为守护九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钢铁长城”的人民子弟兵。“自从榕江遭遇特大洪水,被各大媒体连续报道后,全国人民都在牵挂灾区。我儿时曾目睹‘98抗洪’的救援现场和送别场面,对榕江人民的心情感同身受。”写歌是朱新军的业余爱好,于是他潜心创作,并自费完成了这首歌的制作与发行。
乐光增在电话中坦言,听到朱新军的歌时产生了强烈共鸣。他至今清晰记得洪灾最艰难的那两天:停水停电,手机泡在水里彻底报废,军用电话成了唯一的联络工具。作为新闻报道员,他背着相机在齐腰深的洪水中穿梭,镜头里既有冲锋舟上托举婴儿的子弟兵,也有志愿者冒雨递出的热姜汤。“武警部队撤离时,群里转发的视频中,我看到自己蹲在角落拍照的身影。”他笑着说,虽然自己没出镜,却成了这场救援最忠实的“记录者”。
歌词里的泥土味与心尖上的鱼水情
这些真实片段,正好都被朱新军写进了歌里。主歌中“浑水里探路前行,铁锹撬开变形窗”,是乐光增镜头下的日常;RAP段落“女队员剪了长发,担架肩上挑”,藏着他亲眼见证的姑娘们为方便救援、毅然剪去辫子的瞬间;而副歌“你们是逆行者的光”,更是所有救援人员的群像——此次救援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每个县抽调300名民兵支援,他们三班倒连轴转,“人停车不停”地清淤、救人,两千多名民兵率先用肩膀扛起了榕江的希望,直至各路部队和救援队伍赶来。
“我们政委听后说‘谢谢你,有心了’!”乐光增表示,他们的政委特别欣赏歌词中传递质朴而又真切的情感,“因为每个字都踩着泥土,带着水汽”。正如歌词里写的“奶奶攥紧全家福,蹲在屋顶身发颤”,是乐光增在安置点亲眼所见的场景;“娃儿追着军车跑,抬手敬个稚嫩礼”,是救援队伍撤离时,孩子们追着军车跑了半条街的真实模样。
更让人动容的是,歌曲里的“苦”都透着希望的甜。乐光增说,最开始连饮用水都要省着喝,可老百姓总往他们兜里塞煮蛋、递米酒,“有个阿婆硬往我口袋里塞了一把糖,反复念叨‘娃娃辛苦了’”。这些细节化作歌词里“阿公抹泪捧米酒,敬咱救命好儿郎”的暖意,也成了榕江人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从九江到榕江:一曲唱响的精神传承
如今榕江县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速恢复,乐光增和战友们仍在清淤一线忙碌。距洪灾过去还不到10天,他们紧锣密鼓地重启“村超”比赛。乐光增拍着视频感慨:“你看,这就是中国式的团结——平时老百姓看似分散,可有党组织的号召,把群众组织起来后,大家就拧成一股绳,干得热火朝天。”
朱新军听着乐光增描述榕江的“新模样”,欣慰不已。他说,创作这首歌不仅是表达心意,更想让更多人知道:从1998年的江西九江到今天的贵州榕江,变的是时间和地点,不变的是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群众危难中始终如一的坚守与担当,是军民之间历久弥新的鱼水深情,也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传承与延续。
当年传唱大江南北的《为了谁》曾叩问:“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如今,《逆行榕江》以其饱含泥土芬芳的质朴旋律和源自一线的真实故事,唱出了新时代抗洪一线军民同心的壮阔图景,唱响了抗洪精神在苗岭侗乡的动人传承。这跨越山河的共鸣,是危难中铸就的深情,更是民族血脉里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九江日报记者 余超)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