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随着清脆的撞击声,最后一颗黑球精准落袋,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7月4日下午,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首届城区老同志台球友谊赛圆满收官。赛场上,老将们全神贯注,每一次击球都凝聚着智慧与经验;赛场外,他们笑声爽朗,彼此交流着比赛的心得与生活的趣事。赛事虽已落幕,但这一方小小的球台,却勾勒出了晚年生活的理想图景:岁月未褪热爱,时光亦成诗。
岁月难掩“老将”锋芒
走进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三楼,白色的母球在绿色球台上穿梭,清脆的台球撞击声与选手的交谈声此起彼伏,瞬间将人带入充满活力的竞技氛围。尽管参赛选手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将,但他们的专注度与竞技热情丝毫不减当年。
球台旁,老同志们或凝神观察球路,或沉稳俯身、蓄势击球。随着每一次稳健出杆,彩球应声落袋,击球者扬眉展笑,围观人群轻声喝彩。68岁的老李便是其中一员,他退休前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此次参赛,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沉稳的心态,一路过关斩将。在一局关键比赛中,面对复杂的球局,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专注而坚定,精准出杆,巧妙地绕过障碍,将目标球送入袋中。老李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说道:“打了几十年台球,这感觉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候,浑身都是劲儿!”
比赛间隙,有的选手复盘球路:“这杆你得让点低分,留个机会给我啊!”欢声笑语中,昔日朋友变为今日“对手”。台球桌旁,战术交流与养生心得交织,有人分享防抖握杆小窍门,有人调侃“打球比跳广场舞还费腰”。
方寸台见“夕阳红”智慧
俯身、瞄准、推杆——72岁的宗黎明在球台前一气呵成,母球精准撞击目标球,引得围观老友喝彩。
宗黎明是有着30年球龄的老台球手,不过,此前因为社区改造,他阔别心爱的球台已有四年之久。这次,他和老友们组队前来参赛,全凭过去多年积累的“老本”发挥。
“你们可别小瞧这小小的台球,它可是毫米级的较量啊!”宗黎明一边熟练地演示着防守战术,一边耐心地讲解着,“差个两毫米,这球就打飞出去了。打台球,得眼神好、脑子活!”他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进攻要是被对方堵住了,就得马上转防守。这可不是光靠力气蛮干的,得动脑子好好谋划谋划!”
宗黎明家住得离活动中心比较远,没办法每天来这里练球,但他对台球的热爱丝毫未减。“要说这打台球啊,最养脑了。要是场地能再近点儿,我肯定天天都来!”他的眼神里满是期待。
目光转向赛场的另一侧,67岁的胡瑛格外引人注目,她是全场唯一的女选手。“想当年,在整个厂区,就我一个女生摸球杆呢!”胡瑛笑着回忆道。退休之后,她被一群热情的球友“拽”进了台球场。从最初对斯诺克一窍不通的新手,到如今能在联谊赛中赢球,这中间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她自己清楚。即便后来因为疫情中断了,她对台球的热情也丝毫没有被浇灭。
当被问到此次比赛2:1惜败的比分时,胡瑛豁达地一笑,眼神里透着从容:“输得体面,但我赢在健康啊!自从打上台球,我这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他们用球杆延续热爱
“差一点!可惜了!”随着一杆擦边球的失误,亚军获得者谭光却笑着摆了摆手,轻松地说:“不碍事,权当送分了!”赛事负责人透露,许多选手赛前主动放弃了“争冠”的机会,只为能多打几场球。正如冠军获得者杨昌驹所说:“输赢就那么回事,关键是动起来,能见着老伙计们,大家开心就好!”
在颁奖仪式上,获奖的老将们手捧奖杯,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而没有获奖的老将们也毫不气馁,他们相互鼓励,约定着下一次再一决高下。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负责人表示:“举办这样的友谊赛,就是为了丰富老同志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运动中找到乐趣,在交流中增进感情。”
一直以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持续推进台球运动的普及,硬件设施不断升级。台球桌从最初的1张增至如今的5张,但仍然供不应求。这项兼具益智性与趣味性的运动迅速在老年群体中走红,成为老同志们锻炼身体、活跃思维、增进交流的热门选择。接下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将继续为离退休老同志搭建更多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让银发力量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赛后,老同志们仿若重回青春年华,你捶我一下,我拍你一掌,互相打趣着比赛中的失误与精彩瞬间。“这球要是年轻时候,肯定打得更漂亮!”“现在也不差嘛,咱这宝刀未老!”爽朗的话语交织,让这小小的台球室都满是活力与朝气,似在向大家宣告,退休生活的精彩,才刚刚开场。
(九江日报记者 金璐 实习生 周湘晗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